隨後,新聞發表在了趣聞網站上,但是並沒有引起特別大的轟動,評論者寥寥。
幾天之後。
英吉利,《自然》雜誌編輯部。
早上九點,審閱部門的編輯阿爾奇·海伍德一臉悠閒地走進辦公室,熟練地為自己泡了一杯咖啡,這才坐到自己的工位上開始工作。
他的工作,是稽核稿件。
作為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學雜誌之一,《自然》雜誌是少數依然發表來自很多科學領域的一手研究論文的雜誌。在許多科學研究領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結果都是以短訊的形式發表在《自然》上。
每天,編輯部都會收到海量的從全球各地郵寄過來的稿件。
“睡眠模式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特徵?哪裡來的蠢貨?看來又是一份異想天開的研究。”
“科學家團隊成功研究出抗寒蚊子,彌補冬天缺少蚊子的遺憾。神經病,shit!”
將一些明顯是搞笑的稿件丟進垃圾桶裡,阿爾奇·海伍德的臉上寫滿了嫌棄,他每天的工作,與其說是在審稿,不如說是在清掃垃圾,將那些明顯沒有什麼科研價值的論文,拒之門外。
接連看了好多篇論文,不算小的垃圾桶不一會兒就被各種郵件塞滿了。
他已經逐漸失去耐心。
任誰每天跟這種垃圾打交道,都會失去耐心的。
再次拆開一封郵件,那個古老的東方大國的標籤,倒是一下子讓他打起了精神。
“居然是從夏國發過來的郵件?那裡居然有郵差?真是稀奇啊,不是說他們連飯都吃不起嗎?還能搞科研?”
這個年代,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在極力渲染著一種關於夏國的刻板印象——比如說那裡的人都有辮子,比如說那裡還是奴隸社會,落後蠻荒愚昧……
阿爾奇·海伍德根本就想不出來,那樣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居然有人在搞科研。甚至於他都想象不到信件是怎麼樣漂洋過海從夏國來到他的手裡面的。
帶著幾分嘲諷和輕慢,阿爾奇·海伍德隨手開啟手裡的這篇論文。
“微機械剝離法制備出單層石墨烯結構?呵,全世界至少有三十家實驗室在研究石墨烯,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裝置和最優秀的人才,也沒有聽說誰製備出了石墨烯,你們夏國憑什麼……”
抱著拆穿對方謊言的心思,阿爾奇·海伍德臉上帶著嘲笑的表情,繼續往下看。
然後他就笑不出來了
驚愕的表情停留在他的臉上許久,等他終於回過神來的時候,立刻喊來他的同事安德魯·米勒。
“安德魯,你過來,你是物理學部的,這份稿件你拿過去看看。我覺得這個有問題。”
很快,一個絡腮鬍跑了過來,看到夏國的郵戳,眉毛忍不住一挑:“夏國的?”
他拿起稿子從頭看到尾,頓時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這可是石墨烯啊,一種只停留在理論中的材料,現在居然有人真的弄出來了?
簡直不可思議!
“真是難以置信,居然有夏國的科研團隊,走在了全世界人的前面!”
聽到安德魯·米勒的評價,阿爾奇·海伍德忍不住問道:“難道就沒有什麼問題嗎?”
安德魯·米勒用十分肯定的語氣說道:“完全沒有任何問題!這份論文太重要了,必須交給更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進行鑑定。”
既然安德魯·米勒都這麼說了,阿爾奇·海伍德選擇相信他的判斷,隨後提議說:“交給安德烈教授如何?他是曼切斯頓大學物理系的頂樑柱,無論是學術地位還是專業能力,都是最為合適的人選。”
曼徹斯特大學,物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