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琦的經歷可以說是夏國大部分窮苦家庭的縮影,因此他的話也讓陳曉卿感觸頗深。
對於自己的出身,季琦從來沒有過任何抱怨。不僅如此,他還非常感激他的父母,在那樣艱苦卓絕的條件之下,還把他撫養成人。
他笑道:“所以後來在高考時,我如願以償,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進入中海交大。其實我最初本想報考自動化或者計算機這種一聽起來就很時髦的專業,不過我的班主任卻告訴我那些專業沒前途,讓我報工程力學,說以後幫包工頭算土方,算好了能多拿獎金。”
陸逸明調侃道:“那你慘了,土木本來就不是什麼好專業,結果你學的還不如土木。”
對此,季琦至今回想起來仍是有些哭笑不得,說:“沒錯,我也是到了學校才知道,這個專業和算土方一點關係都沒有,學的都是怎麼計算潛艇的受力、導彈的起飛速度等問題。”
雖然專業坑爹,但是季琦還是很高興。
因為他終於成功踏足了中海這樣的大城市,不再如他的父輩那般,只能在泥土裡打滾。
深吸了一口氣之後,季琦繼續說:“我還記得那一天,當輪船凌晨時分在十六鋪碼頭靠岸時,我這個從農村出來的孩子,瞬間就被中海的繁華驚呆了。這種衝擊是如此強烈,以至於日後在幾次人生重大決策關口,留在中海都成了我做決定的重要理由。”
聊起自己讀書時的過往,季琦就難免心潮起伏、。
他當初作為一個“鄉下人”,在中海的校園裡,又窮又土,什麼都不如人,那日子是相當的難熬。
拿起杯中的啤酒,季琦一飲而盡,再次自顧自地說道:“大二時,我經歷了一次人生的至暗時刻。現在回想起來,其實當時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就是突然覺得我的人生好無趣,覺得自己就像個行屍走肉,所有東西都是外界安排的,沒有任何自由意志。”
“而為了排解苦悶,我就把大量時間花在圖書館,從哲學、文學、詩歌中去尋找人生的答桉。最終思考的結果是:人生無所謂意義,只有過程和經歷。所以大學畢業之後,他不想回南通參加工作,我要留在中海,我想要將命運抓在自己手裡。”
陳曉卿說:“你畢業的時候都快九零年了吧,那幾年的大學生,分配情況確實普遍不好。”
至於為什麼不好,那就是不能深聊的話題了。
季琦說:“我當時的情況很難,那年月能有單位接收,已經非常不容易。這還是找了很多關係,好不容易才得到的。而且我家情況,也等著我去儘快賺錢。但我思前想後,最終還是放棄了工作,選擇了讀研。”
林瑜貞不解,問道:“既然缺錢的話,為什麼不早點參加工作賺錢呢?”
季琦看向她,笑著解釋道:“因為我當時如果出來工作,也賺不到幾個錢啊,只有本科文憑的話,說不定一輩子也爬不到更高的地方,認識不到更厲害的人,所以我只有拼。只有咬著牙撐過去,我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陸逸明回想起自己的上一世,他就是沒能如季琦這般咬著牙撐下去,才多走了許多彎路。
所以對季琦的選擇,更為佩服,當即向季琦舉了舉酒杯:“這一杯敬你當初的選擇,沒有隨波逐流,而是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季琦感慨道:“是啊,我也感謝當初的自己,沒有選擇捷徑,而是走了一條最難的路。”
讀書難嗎?
很難,書山題海毫無疑問是一條最難的路,因為這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智商和毅力,無論你是什麼家世和背景,幸運或者不幸,考不過就是考不過。
而季琦能夠頂著生活的重壓,拿到碩士學位,可見他的天賦和決心,都非常人可比。
林瑜貞好奇地問道:“那你不是學那個什麼算導彈的嗎?怎麼又搞網際網路了?”
季琦笑著說:“我讀研的時候,選擇了機械工程系的機器人專業,然後就開始接觸計算機,這才瞭解到這個新興行業的‘暴利’,於是我為了以後能夠賺大錢,就下了狠功夫扎進去。”
不得不說,季琦是個天才。
沒花多少時間,他就從一個連開機都不知道怎麼開的菜鳥,成長為一個熟練掌握電腦使用、裝機等技能的達人,甚至還學會了組網技術。
而隨著找他裝電腦和組網的人越來越多,他乾脆和同學開了一家電腦公司,搞起了兼職。
等到一九九二年碩士畢業時,他手裡已經攢下了好幾萬塊錢。
這可是九二年的幾萬塊錢!
當時的物價可不是十幾二十年之後的模樣,肉包子一毛錢一個,菜包五分錢,大白兔奶糖一分錢兩顆,泡麵五毛錢一袋。
過年時,十塊錢都是大人情了,壓歲錢普遍都是一塊兩塊。
聊起這段往事,季琦嘴角的笑容也洋溢開來:“我賺到第一個一萬塊的時候,真的非常開心,心中也更認定了自己當初的選擇。所以在兼職的同時,我的學業也沒有放下,畢竟我的錢都是靠我學到的知識賺來。一九九二年,我的論文在國際機器人年會上發表,當時學校的系主任希望我能留校任教。”
林瑜貞聽得兩眼放光,在她看來,季琦的經歷和陸逸明實在是太像了。
一邊讀書學習,一邊賺錢養家,這簡直就是她最好的榜樣。
雖然她現在也賺了不少錢,可這些錢卻讓她有些不踏實,畢竟陸逸明和季琦靠的是“技術”賺錢,他們是不可取代的。而她賺到的錢,靠的卻是“運氣”和“長相”,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人給頂下來了,讓她坐立難安。
陸逸明笑著問道:“那你為什麼沒有選擇留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