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到了位於濱海酒店三樓的餐飲區要了個單間,然後分主次坐了。
茶水一上桌,張志東便迫不及待地問道:“陸總,你剛才說尋呼系統被手機取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讓我們有更大的野心和夢想的時候再說。那麼你覺得,未來的主流會是什麼呢?”
陸逸明語氣堅定,毫不猶豫地說道:“網際網路就是未來。”
“網際網路?”
馬藤跟張志東兩個人對視了一眼,他們都從對方的眼神裡面看到了驚喜。
張志東有些激動地說道:“陸總,不瞞你說,我們兩個人也覺得網際網路才是未來。這一門技術,必將左右整個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
眼下的夏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傳統的思想和意思仍然非常強大,甚至十年後,還有人把網際網路當成是電子海洛因。
所以,儘管馬藤和張志東早就覺得網際網路才是未來的主流,但是卻不敢孤注一擲地投入到網際網路浪潮之中,而是做點尋呼系統這種穩定的買賣賺點錢,積累第一桶金。
而早已親眼見證未來的陸逸明,對此自然沒有任何的疑惑和彷徨,說出的話更是斬釘截鐵:“隨著廣播、電視、網際網路和其它電子媒介的出現,隨著各種現代交通方式的飛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時空距離驟然縮短,整個世界緊縮成一個‘村落’。”
“地球村”這一詞是加拿大傳播學家M.麥克盧漢一九六四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書中首次提出。
而隨著資訊高速公路的鋪設,等到網際網路的時代到來,這一概念才漸漸被大眾所熟知。
“地球村?”
馬藤和張志東兩人細細地咀嚼著著個名詞。
張志東激動地說:“妙啊!地球村這個概念實在是太妙了。以前遠距離通訊動輒以‘月’作為單位,但是現如今,在鍵盤上面敲擊一下,就能夠在網際網路上傳遞資訊,這不就是跟村子裡面鄰居串門一樣嗎?真正把偌大地球,變成了一個村落了!”
這三個字,頓時讓馬藤和張志東如獲至寶,就像是一支剛剛起步的起義軍,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總綱和理論指導,瞬間就對未來的局勢有了清晰明瞭的掌握。
說到這裡,飯菜上桌,大家邊吃邊聊。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專業之間已經吃到了下午兩點。酒足飯飽,大家這才分別。
回去的路上,張志東的心緒久久未能平復下來,心潮起伏,彷佛看到洶湧的大時代浪濤,向他席捲而來。
就連一向少話的馬藤都顯得有些興奮,感慨說:“陸先生果然如傳聞中那樣,當真是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其風采氣度,叫人心折啊。”
張志東在一旁忍不住出聲吐槽:“你現在才拍馬屁,會不會太晚了點,這話剛才你怎麼不當面說?”
馬陳樹笑著數落起來:“就是說啊。”
馬藤當即面紅耳赤地爭辯說:“這怎麼能叫拍馬屁呢?我是真的很佩服陸先生的好嗎!”
閒聊之後,張志東又迫不及待地問馬藤:“那我們現在怎麼辦?還做這個尋呼系統嗎?”
馬藤想了想,還是心疼之前的投入:“傳呼機還是要搞的,但我覺得我們應該有更遠大目標。前幾天,我偶然之間再網際網路上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外國軟體,名叫OICQ。只要有電腦,就算不是面對面的兩個人,也可以透過文字來進行交流。我覺得我們也可以做一個。”
作為技術宅,馬藤一直很不習慣和人面對面交談。
而OICQ這個軟體,就完美地幫他規避了這個問題,既能跟人交流,又不用跟人面對面,簡直就是完美的社交模式。
張志東本身也經常上網衝浪,自然也知道這個軟體,當即驚訝不已:“你是打算抄這個OICQ?”
馬藤頓時又漲紅了臉,為自己辯駁道:“網際網路的事,能算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