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珊還以為陸逸明不會選她提問,但是現在很顯然事情的發展有些出乎了她的意料之外,就好像她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舉手一樣。
大約是氣氛已經烘托到這裡了。
李慧珊站了起來,稍微思考了一下,便接過旁邊遞過來的話筒,十分認真地對陸逸明說道:“像你這樣優秀的商業天才,有沒有考慮過移民歐美?”
在李慧珊心裡,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移民,她覺得國外的一切都很好,有洗碗不洗七遍就要被開除的嚴謹,有洗乾淨的馬桶裡面的水能喝的乾淨衛生。德意志的下水道有存零件的油紙包,紐約下雨不會澇,坐地鐵看書還看報……
可是她沒有錢,偏偏出國需要很多錢。
她覺得,那些有錢的人,一定會選擇移民的,畢竟任何人都有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權利。
有錢人的權利自然更多一些。
所以陸逸明也一定會選擇移民。
甚至可以的話,她還想讓陸逸明帶上她一起。
陸逸明之所以點李慧珊,其實也就是好奇,李慧珊這種眼高於頂的人,會問出什麼讓人耳目一新的奇葩問題。
結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這個問題說奇葩也不奇葩,甚至這還是這個年代的絕大部分人的普遍心聲和情感,有不少人每天兢兢業業地工作就是為了攢錢移民,接受過西式教育的年輕人更是如此,覺得生他養他的這一片土地就是垃圾場,而他們畢生的信念就是離開腳下的泥沼,奔赴西方的樂土。
在那裡,哪怕是露宿街頭當一條狗,也比在祖國內活得更加有尊嚴,更加的自由。
遠的不說,就是現場,都有不少年輕人不由自主地挺直了嵴梁,翻開了筆記本,拿出了鋼筆,打算寫下“陸逸明給年輕人的二十個出國建議”。
陸逸明似笑非笑地看了李慧珊一眼,然後斬釘截鐵地搖起頭來:“我以我是夏國人而深感自豪,所以這輩子都不會考慮移民這件事情。”
這個答桉,不僅僅讓李慧珊難以接受,也讓其他的人感覺到不能理解。
你這麼有錢居然不移民?
是不是腦子不太正常?
李慧珊當即十分不解地問出聲道:“為什麼不考慮移民?以你在商業上的非凡才能,去發達國家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吧?我聽說內地貧窮落後,而歐美繁榮富強,發財的機會明顯更多啊。”
不止李慧珊是如此做想,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這麼想的。
甚至就連從內地來香江的班主任朱漢文,都覺得李慧珊的話固然難聽,讓他心裡很不舒服,可卻又無法反駁。
一九九八年的夏國,還真就是貧窮和落後的代名詞。
雖說國內的GDP排名全球第七,可一旦人均,就直接排到了一百名之外,排在第一百二十順位,比依舊有著食人族活躍的赤道新幾內亞還要低。
這樣的客觀經濟條件,實在是讓人無力反駁來自列強國家的鄙夷和歧視。
因此在這個年代,也是出國最為狂熱的時期,國內的許多人,做夢都想出國拿綠卡。在他們看來,哪怕去國外刷盤子,去餐館打工,也比窩在國內強。
陸逸明拿著話筒,無言的沉默,亦如他此刻複雜而難以言喻的心情。
良久,他雙眉舒展,語氣沉凝地說道:“我承認,李慧珊同學的話很有道理,此時的夏國,依舊貧窮,仍然落後,這是無可辯駁的客觀事實,也沒什麼不好承認的。但古話說得好,子不嫌母醜,一個人的出身和血統是沒得選的。”
李慧珊聽到這裡,很是得意,覺得自己已經讓陸逸明的信念產生了動搖,當即趁熱打鐵道:“這麼看來,你認為我說得對咯?那你有沒有改變主意?我覺得像你這樣的天才,真的不該留在內地,那裡沒有可供商業發展的土壤,更沒有自由的空氣,只會埋沒了你的一身才華。”
然而,陸逸明卻是更加堅定地說道:“不,我說過了,我不會離開自己的祖國,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