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亭
在介紹完了辦手續相關的注意事項之後,任國棟又跟大家聊起了香江的教育模式。
香江的學制沿襲了不列顛的三二二三學制,既三年初中、兩年高中、兩年大學預科和三年大學本科。
這裡的學生,中學要讀七年,才能夠升讀三年制的大學。
高中只有兩年,即中四至中五,而兩年預科,則是中六和中七。
學生的考試成績,採用“水平參照模式”評價,被劃分為五個等級,第五級為最高等級。
想要考好大學,從中五開始就要參加會考,而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升到中六。
與國內最大的不同,在於香江的中學生可以選擇七八門考試,然後按成績比較好的前六門算分數。每門成績分ABCDE五個等級,其中A等級算五分,其餘每個等級遞減一分。一共六門,所以滿分是三十分。
而等級是按比例劃的,如A是每門科目的前百分之五,所以滿分6A的人幾乎不存在。
二十分以上,就已經算是出類拔萃的了。
當獲得香江中學文憑的成績後,考生就可以透過“大學聯合招生辦法”申請入讀香江八所參與其中的院校。
和國內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不同,香江的英式教育制度,學生和學校都有更大的自主權,選擇餘地更大也更為靈活。
李正凱有些羨慕地說道:“這樣很好啊,明確自己想考入哪所學校,然後按部就班地開始努力,不至於做無用功。”
陸逸明卻是微微搖頭,評斷道:“這種學制下,看似給了家長和學生選擇學校的權力,可落到實處之後,卻會導致很多問題。”
李正凱一聽,頓時就不開心了,覺得陸逸明就是在針對自己,無論自己說點什麼他都要跳出來反駁。
要不是大庭廣眾之下,他真是恨不得和陸逸明當場來一次單挑。
“陸逸明,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你憑什麼認為香江的這種學制不優秀?要不是香江這些年培養出大量的優秀人才,這裡的經濟能起飛嗎?香江能成為亞洲四小龍嗎?”
在李正凱看來,香江的這個教育制度有著明顯的優越性,不僅僅是透過一場高考來決定人生的高度,而是非常注重平時的學習成績,只有學習成績一直很好的人,總積分才會很高,才能隨心所欲的選擇學校。
對於學霸來說,這簡直就是完美的制度!
就算是萬一高考發揮失常,也能夠利用超高的平時得分,選擇一個不錯的大學就讀。
但是,陸逸明卻說這種制度有很多問題,這不是抬槓又是什麼?
陸逸明也了李正凱一眼,嘲諷道:“人傻就要多讀書,別人說什麼你就信什麼,你今年三歲嗎?”
“你!”
見兩人似乎要吵起來,吳秋雅趕緊上前柔聲問道:“陸逸明同學,你這麼說有什麼依據嗎?”
相比於李正凱的氣急敗壞,陸逸明倒是表現得頗為鎮定,他沒有正面回答吳秋雅的提問,反而問大家道:“兩所學校擺在你面前給你選,一所名氣大,一所沒什麼名氣,你們要怎麼選?”
李正凱毫不猶豫地喊出聲:“當然是選名氣大的!傻子都知道。”
陸逸明感慨道:“是啊,連傻子的想法都和你一樣,所以報名入學的人會少嗎?到最後,名校必然會選擇提高學生的准入門檻,再規定先招收住所離學校近的孩子。這樣一來,許多家庭便搬到學校附近,然後導致名校附近不動產價格大幅上漲。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會演變成只有富裕家庭的子弟才能上名校,加大了階層的分化。”
學區房這玩意兒,同樣是由外引進的,而且歐美的許多大學名校做得更為徹底,就算你的成績不行,也可以透過各種‘推薦’的方式入讀,操作過程相當的資本主義。
比較起來,陸逸明心中還是更為認可高考,其優越性在於窮人能夠從中最大限度地獲得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