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陸軍,李來亨還統帶著一支規模尚可的水師。洪承疇到湖廣之前,李來亨的水師配合孫可望縱橫兩湖江面,運送物資賣賣貨物,極大的緩解了李來亨的經濟壓力,也為李定國兩蹶名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好景不長,洪老賊經略兩湖,招安洞庭湖等地水賊,以此為基礎,仗著比李來亨雄厚得多的財力物力,逐漸積攢起洞庭湖水師,徹底將李來亨趕回了長江上游。現在,李來亨的水師只能依靠地利遮護住三峽入口,與滿清洞庭湖水師勉強相持。
朱慈煊初到興山時,就已見過這支水師。當時行色匆匆,卻是沒有細看。此刻登船巡視片刻,突然問道:“臨國公、皖國公,本宮聽聞,水師爭雄,當靠大船重炮。臨國公水師好像大炮不多,是沒有好的匠人嗎?”
李來亨答道:“殿下明鑑,鑄造重炮糜耗甚巨,末將實難承擔。末將的炮匠都是當年從孫可望處求來,確實沒有能鑄重炮的大匠。”
劉體純在旁笑道:“殿下勿憂。江面不及海面遼闊,江船比之海船也小上許多,但卻更加靈活。長江上的水戰,多以火攻跳幫為主,大炮作用有限。我軍以臨國公的水師為主力,加上我們各自的戰船,足夠擋住韃子了。”
朱慈煊點頭不語,算是預設了劉體純的解釋。說到底還是一個字,窮。他才不信這些人有大炮不用非要用小炮,能一炮轟沉韃子的戰船不香,非得要放火跳幫。無非是銀錢不趁手,只能先可著更重要的陸軍來建設,水師夠用就好,這做法倒也不能說錯。
“該去成都了。”朱慈煊默默想到,興山是他此次東巡的最後一站,夔東十三家分佈太散,他不可能全部跑完,見過最重要的幾個軍頭就足夠了。他的舞臺,在成都。現在已經是永曆十一年的冬天了,他穿越到這個世界,也已經兩個多月了。歷史上,第二年春,滿清就發動了對永曆朝廷的進攻,南明也迎來了最終的覆滅。這一次,在他這隻小蝴蝶的影響下,會不一樣嗎?
臨行前,朱慈煊狀若無意的對李來亨、劉體純說道:“忠貞營屯駐的地方到底貧瘠了些,怕是難以養活太多人口。成都現在地廣人稀,正需丁壯。兩位若是有多餘的百姓,不妨送往成都,本宮來者不拒。”
劉、李二人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苦笑。大亂之世,誰會嫌自己手上人太多?不過太子都這麼說了,多少也得送點人過去。劉體純暗暗咬牙,郝搖旗啊,看來還真得拉著你去找胡全才的麻煩了。
昆明,永曆皇宮。自打聽聞濟席哈帶兵入寇以來,永曆彷彿又回憶起了數年前被建奴支配的恐懼,臉上再沒了絲毫笑意。馬吉翔著意寬慰,也難以讓永曆安心,直到祁三升捷報傳來,昆明的氣氛才鬆快了些。但滿清這一動,讓永曆對已基本敲定的移蹕貴陽一事又犯起了嘀咕。貴陽,距離韃子太近了,天子守國門,聽著是不錯,但真不好下這個決心啊。
御案前,永曆心不在焉的看著奏章,心中極為糾結。他怕死,不想去貴陽了,但他也要臉,這事兒不能自己提出來。“要不,暗示下馬吉翔?”永曆思索著,“就怕李定國劉文秀堅持,這老貨扛不住。”對馬吉翔的操守,永曆清楚的很。當初孫可望想篡位,讓馬吉翔勸永曆禪位,這老貨居然乖乖照做。要不是手上無人可用,又不能讓西營一系失了制衡,永曆豈會一直忍著這老狗。
永曆正在咬牙切齒,馬吉翔施施然來了。最近他心情不錯,太子去了四川,沐天波去了貴州,李定國劉文秀忙著打仗,也沒給他找麻煩。韃子好像也沒有傳說中那麼可怕,不是被祁三升殺的大敗而歸了麼?看來自己這大明首輔,還能安安穩穩做下去。他對永曆行完禮,笑道:“陛下,文督師奏報,王立之已經伏誅,餘黨也都被殿下收服,御營之亂已解。”
永曆不甚在意,和他煩惱的事情比起來,這都是小事兒罷了。他隨口問道:“太子回來了嗎?”
馬吉翔一聽就知要遭,硬著頭皮道:“文督師說,殿下去巡視忠貞營了。”
永曆果然慍怒,恨聲道:“朕何時準他去忠貞營了,太子安敢私自結交大將,他還有沒有把朕這個父皇放在眼裡?”此刻朱慈煊在興山的一番話還沒傳開,否則永曆就不會問這句話了。是的,朱慈煊就是沒把他放在眼裡,好歹是自己名義上的老子,得罪一下問題不會太大。和抗清大局比起來,永曆的一點脾氣簡直無關痛癢。
馬吉翔暗自腹誹,太子連御營都敢設計,連自己表兄都能陷害,用膽大包天來形容都不為過,還真不像你這個逃跑天子生的。
永曆罵了朱慈煊,猶自不解恨,又罵道:“文安之一把年紀了也不曉事,竟由得這小子胡鬧。”
馬吉翔回道:“殿下是君,文督師是臣,殿下若執意要去,文督師能如何呢?”文安之聲望極高,是文壇領袖人物,又自請督師於外,不和馬吉翔爭權奪利,於公於私,馬吉翔都要替他分辯幾句。
永曆默然,半晌方道:“王立之既已授首,此事便就此作罷。王家畢竟是皇后母家,不可懲治太過。”文安之他不好真的下旨怪罪,又只得朱慈煊這一個兒子,真要治罪也捨不得,只好轉了話題。有時想想,永曆自己也覺得悲哀,他這個皇帝當的東躲西藏,一大半時間倒是在跑路中度過的,以前管不了軍頭也就罷了,現在連自己兒子都蹬鼻子上臉了,實在沒啥滋味兒。
處理了這事兒,永曆剛好將自己打算留在昆明的事情告訴了馬吉翔。老馬也挺願意留在昆明,可看永曆的意思,自己得當這出頭鳥,不由暗暗叫苦。可君父之命,老馬也不敢推辭,只好先應下來,打算下去想想辦法。馬吉翔正欲告退,他的好女婿楊在苦著臉來了。沒法不苦著臉,朱慈煊又丟給了他一個燙手的山芋,讓他出頭,奏請仿大明故例,讓他朱慈煊去鎮守成都。朱慈煊雖然已打定主意到了成都就不走,但該有的程式還是得走的,永曆不點頭,到底是名不正言不順。
楊在硬著頭皮將來意一說,永曆直接氣的拍了桌子:“混賬東西,父母在不遠行,朕還活著呢,你請太子往鎮成都,是要朕父子骨肉分離嗎?你是何居心?!”
楊在嚇得跪倒在地不敢言語,求救似的看向馬吉翔。他專門挑了老馬進宮之後再來,為的就是老丈人關鍵時刻能救命。馬吉翔也清楚朱慈煊的想法,但現在永曆氣頭正盛,他也不想去捋虎鬚,當下默不作聲,打算先看看形勢。
楊在見老丈人不理會,心下暗罵,只能努力自救:“陛下,太子是國之儲君,自當為天下先,多加歷練,豈可長於深宮之中?四川富庶,蜀王謀劃已久,除了太子,誰還能擋著蜀王不去?太子掌控成都,與陛下掌控成都有何差別?陛下不準臣之所奏,他日蜀王請鎮成都,陛下又如何回覆?”
“閉嘴!”永曆吼道。楊在這廝太也膽大,這是直接把永曆對西營的猜忌放到了明面上。永曆表面雍容儒雅,卻是外寬內忌的典型,否則也不會容不下朱慈煊這點出格的行為。楊在這番話,等於指著永曆的鼻子說,我就知道你猜忌晉王蜀王,只是現在不得不靠著他們罷了。你就是個嫉賢妒能的小人,跟我裝什麼雍容大度呢?
永曆氣的雙手顫抖,恨不得立刻讓人來砍了楊在。楊在話剛出口就已後悔,再次向老丈人投去求救的目光。馬吉翔暗罵一聲楊在草包,不得不開口道:“陛下息怒,楊在書呆子一個,食古不化,不知變通,陛下何必與他計較?他雖滿口胡言亂語,但對陛下一顆忠心卻是真的。陛下的一些小事,不妨讓楊在出面。”
永曆恨恨道:“楊在,你平素膽子不大,跟你岳父一般無二,你敢說這些話,倒讓朕高看了你一眼。”看了馬吉翔一眼,老馬臉色訕訕,好好的,說我幹嘛,我膽子不小啊。永曆接著道:“今日殿上無人,你胡言亂語也就罷了,倘若出去之後還管不住你的嘴,你這個大學士也不用再幹了。”
楊在叩頭謝恩,心中問候了永曆和朱慈煊祖宗十八輩,這對父子,真是要了他的親命了。永曆哼道:“起來吧,你請奏太子坐鎮成都,想必是出自朕那個好兒子的授意吧?黃口小兒,就敢和朕玩心眼……”
楊在站不住了,又嚇得趴在了地上。永曆不耐煩道:“你本就是東宮侍講,楊景也與太子整日廝混,朕不知道嗎?要怪罪你早就怪罪了,還能容你到今日。太子勇於任事,朕只會欣慰,以後這些上不得檯面的手段,就不用拿來糊弄朕了。”
“告訴太子,他想獨當一面,朕準了。他既有雄心壯志,朕這個做父親的,自然也樂得成全他,也讓他體會一下,自己當家是個什麼滋味。他要成都,要四川,朕都給他,但除了他帶去的御營,再不會有一兵一卒。他不是要去打韃子嗎?給朕看好了四川,放進來一個韃子,朕就拿他是問。”永曆說的咬牙切齒,你小子覺得自己翅膀硬了想單飛了,行,朕樂得如此,由著你去折騰。反正四川已經破敗的幾乎沒人了,朱慈煊再怎麼胡鬧,還能壞過眼前的局面?
“馬愛卿,和楊在說說貴陽之事。朕乏了,你們退下吧。”永曆將貴陽二字說的清晰無比,馬吉翔會意,立刻拉著楊在告退。
馬府,聽完馬吉翔的話,楊在一陣無語。這對父子,是真的會給他找事兒啊。他遲疑道:“岳父大人,陛下為何突然又改了主意?移蹕一事基本已預備妥當,如此朝令夕改,耗費錢糧全打了水漂,岳父為何不勸勸陛下?”
馬吉翔冷哼道:“勸?老夫怎麼勸?陛下認準了的事,老夫勸的住嗎?何況,滿朝上下,有幾個願意陛下真的移蹕?你就願意嗎?你的府邸,你的田地,你的店鋪,不都在昆明?去了貴陽,你能從晉王蜀王手上搶食吃?”
楊在訕訕,他其實也不想去貴陽,可想起貴陽為了迎駕花費的錢財,忍不住又一陣心痛。白花錢了啊,這錢要用在軍中,能添置多少鐵甲火炮了。楊在鬱悶道:“晉王蜀王可不是好相與的,陛下不肯擔責,小婿也不敢啊。”
馬吉翔老神在在道:“這有何難?陛下既然準了太子所請,太子投桃報李,自然也當為陛下分憂。你傳個話就是了,太子知道該如何做。”
楊在鬆了口氣,心中卻是一陣寒意湧現。天家無親情,古人誠不我欺。父子之間,也需要利益交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