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拱手一禮,急忙騎了馬兒,朝中帳趕去。
還未抵達,就聽到帳篷裡傳來一陣陣爽朗的笑聲,更有幾道‘小亮哥’之類的暱稱。
魯肅神色一動,聽聲音,諸葛亮似乎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和支援啊。
這是喜事,但與此同時,他心裡又是有點小吃味兒。
“子敬!”
魯肅翻身下馬,不等他進入中帳,卻是聽到有人喊他,連忙回頭望去,不由得一怔,恭敬的雙手作揖:“魯肅見過荀先生。”
馬車上下來二人,荀或一身儒士長衫,外面套著一件貂皮大襖,雙手攏在袖中,面帶微笑。
身後之人也就二八年紀,身量極為高挑,不是郝昭還有誰。
衛琤為了培養自己這個小舅子,也是費心費力。
先是將他丟到城衛軍跟著花鰱歷練了幾個月,後來又把他派到龍山軍,成為龍山軍首批元老,直到典韋和許褚受傷,便一直將郝昭帶在身邊充當護衛。
如今,典韋和許褚歸位,衛琤乾脆把他交給荀或,讓他跟著荀或學習統籌之能。
荀或走到魯肅跟前,笑著問道:“方才見你行色匆匆,可是前線有變?”
魯肅拱手應道:“學生剛從前線回來,目下來看,胡人大軍還未曾有任何行動,之所以趕路過來,乃是收到張總兵傳喚。”
荀或微微一笑,點頭說道:“剛好,荀某也來聽聽你們如何定計。”
三人前後走進中帳,見到荀或,自然又是一番躬身行禮。
帳篷中坐著不少人,其中有龍山軍和虎魄軍的將士,也有西涼當地的官員。
張遼坐在上首,旁邊空出一個位置。
荀或倒也沒有客套,安然入座後,饒有興致的聽著諸葛亮對於戰局的分析。
然後就是很怪誕的畫面,一堆五大三粗的壯漢,平均年齡二十五六,卻圍著一個九歲的孩子,認真的傾聽,還不時開口詢問,或者探討幾句。
而年僅九歲的諸葛亮,彷彿生而知之一般,不管什麼問題,他都能夠給出詳盡的解答。
漸漸地,一些對他們幾個小屁孩不是很在意,甚至是輕視的漢子們,慢慢轉變了思想。
這其中就包括張遼的幾個副將,原以為這幾個小破孩是來搶功勞的。
如今再看,有他們跟著貌似也不錯,特別是這個叫做諸葛亮的小子,自己等人想出三步,他已經輕易就將戰局延伸到了七八步遠,足夠應付各種突發的戰況。
荀或全程面帶微笑,不曾有過任何提示給到諸葛亮,眾所周知,荀或突然到來,應該是衛琤擔心幾個小孩子解決不了問題,這才讓荀或前來坐鎮的。
但從這場會議的結果來看,諸葛亮的提議已經得到了荀或的認可,最起碼,荀或沒有異議。
臘月十八。
張遼率領八百強軍從鹹陰山西側進入安定郡,繞道三水,前往富平縣駐紮。
一場八百對十萬的經典戰役即將打響,然而……
···
皇宮,御書房。
衛琤抱著二寶坐在熱炕上,手裡拿著一個撥浪鼓來回逗弄著。
啪嗒,啪嗒~
三個月多月大的二寶以及能夠聽聲辨位了,小手兒在半空中來回扒拉著,想抓住撥浪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