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第一天,也是今冬的最後一場雨雪。雖然下著小雨吹著冷風,但這樣子的天氣相對於之前的連日暴雪,已經算是好的了。
晨起的莊戶們有序的在食堂門口排隊,廚娘們熱情的端上了一道道暖胃的食物。
隨著那二十萬石糧食的補充,安邑縣城的發展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食堂的飯菜漸漸開始豐富了起來,今早是肉湯雜糧粥,還有鮮香脆口的泡菜。
衛琤也坐在食堂的角落,美滋滋的享受著美味的飯菜,對面坐著衛昪和許定。
今早之所以在衛星城用膳,主要是為了一件重要的工程而來。
“二叔,修路的事情迫在眉睫,今早你也看到了,只要下雨下雪,那些土路就變得泥濘坑窪,實在是不便於行走。”衛琤嚥下嘴裡的泡菜,開口說道。
衛昪微微頷首,城外這些路確實該修一修了,之前是沒有足夠的人手,如今是人口富餘,又有充足的糧食僱傭人員,倒也是件易事。
衛琤又看向許定,提議道:“人員的調配上,你多跟幾位管事商議一下,水車灌溉系統的修建迫在眉睫,若是真的需要人手的話,城衛軍的人也可以臨時抽調。”許定笑著應道:“公子放心,我已經跟幾位管事說過了,用過早膳後,七號、八號、九號衛星城的管事就會帶人過來,有公子提供的水車圖紙相助,趕上春耕沒有任何問題。”七號衛星城住著的都是泥瓦匠,八號是木匠,九號是石匠,衛琤想要修築水車以及灌溉水渠,少不了這三個職業的人手。
好在之前為了第一個五年計劃,衛琤已經讓人從各地不斷吸納能工巧匠,如今一切就緒,糧草充沛,哪裡還有辦不成的事情。
這就是衛琤的行事作風,不斷積累力量,等待時機的到來。三人用過早膳後,又到幾個衛星城參觀和指導了一下工作。
這點跟後世的許多地方領導一樣,為什麼領導們總是要不時的下基層走動呢?
說實話,還真不是去收買人心賺取名聲的,而是真的對基層不放心啊。
你永遠不知道下面的人稍微會錯意,能把事情給你辦到多麼離譜的方向去。
所以一個負責任的領導,時不時去基層走動走動,這樣工作開展起來,才能一往無前。
臨近巳時的時候。三人走到三號衛星城,也就是專門從事紡織業的作坊門口。
剛剛走到門口,就聽到裡面傳來一陣鶯鶯燕燕的笑聲,因為職業需要,三號衛星城以女工為主。
戰爭紛亂的年代,守寡的婦人非常多,家裡男人死在戰場,或者被強徵了民夫,一去不回的比比皆是。
“老奴見過二老爺,見過二爺。”三號衛星城的管事是衛氏的一位嬤嬤,精通織布和刺繡。
對於這位嬤嬤,衛昪表現得很是恭敬,一直以‘姆姆’相稱。聽了兩人的對話,衛琤才知道,原來衛昪出生後,祖母的身子不好,也沒有奶水,二叔衛昪是吃這位嬤嬤的奶水長大的,說是二孃也不為過。
“姆姆,裡頭是出什麼事兒了,怎麼如此吵鬧?”衛昪指著內院好奇問道。
嬤嬤聞言,笑著說道:“也不是吵鬧,是黃先生家的姑娘來了,她正幫姑娘們改造織布機呢。”
“哦?”衛琤神色一動,與二叔相視一眼,朝內院走去。嬤嬤見狀,急忙讓身旁的人去帶路,同時也通知內院的姑娘們稍微收斂一點。
走進內院後,果然看到一群女子圍著一臺織布機,臉色稍顯蠟黃的黃月英,正趴在織布機下面搗鼓著什麼。
經過兩個月的調理,如今的黃月英已經敢於直面自己的病情,閒極無聊,她便跟著父親學習機關術,最近更是直接對衛琤的織布機下手了。
黃月英一邊改造,一邊指導著旁邊的女工,說道:“以後這裡要經常塗抹魚油,否則踏板踩的次數多了,這個位置很容易卡住……咦?”衛琤見她發現了自己,朝她比了一個噓聲的手勢,示意她繼續。
黃月英愣了愣,有些不好意思了起來。畢竟這臺織布機已經是衛琤‘改造’過後的產物了,生產效率比之過去的踏板織布機提升了幾十倍不止,如今,她在衛琤的基礎上稍加改造,還是當著衛琤本人的面,多少有點孟浪。
衛琤倒是不以為意,反而很是樂於看到這樣的場景。他的所謂的‘改造升級’其實說白了就是照搬網上的圖紙,讓稱頭帶木匠們做出來的宋代織布機,相對於秦漢的織布機,效率自然更高。
可那畢竟是幾百年的產物,讓他在這個基礎上提升產能,他自認為自己沒有那個天賦。
倒是黃月英,不愧是黃承彥的女兒,竟然真的在宋代織布機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
聽完黃月英的描述後,衛琤由衷的點了點頭,經過她的簡單改造,織布機確實有了一些產能提升,雖然不多,但已經很難得了。
衛琤三人沒有在這裡久留,畢竟都是女子,他們三個大男人呆久了不好。
走出三號衛星城,衛琤讓許定將今日的事情記錄下來,寫成文章,回頭在《大漢龍虎榜》上刊登出來,著重對黃月英的行為表示肯定和嘉獎。
許定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作為內務主管,又是最早跟著衛琤的身邊人,他如今已經能夠及時的跟上衛琤的腦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