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
新時代集團總部。
袁天凡和‘時代啤酒控股’總裁張希力,聯袂來到林祖輝的辦公室。
兩人坐下後,張希力彙報道:“老闆,福省最大的啤酒企業——雪津啤酒,八月底在福省產權交易中心掛牌,邀約競價轉讓39.48%的國有股權,面向全球尋覓戰略合作伙伴。”
林祖輝聞言,頓時來了精神。
‘時代啤酒控股公司’,目前控制著‘生力啤’、‘哈啤’兩個大品牌及一些小品牌,業務遍佈整個亞洲。
但是,它卻只能算是一家亞洲中型啤酒集團,在整個世界層面上,算不上什麼卡司。
他也並沒有打算發展成世界級卡司,但是卻一直渴望在內地發展成大卡司,畢竟市場是他熟悉的市場,熟門熟路,還能得到官方照顧。
而‘哈啤’則只是地方性啤酒啤酒,要想在華夏發展啤酒企業,並形成大規模,只能不停的收購其它地方啤酒品牌,打通全國的渠道和生產,從而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啤酒集團。
為什麼說收購地方性品牌,才能建立全國性啤酒?
因為在內地,一個啤酒超過200公里的範圍,影響力都大減了,目前還是地方性啤酒佔據著主導地位。
至於後世嘛,隨著‘大魚吃小魚’的遊戲進行,逐漸才形成‘雪花’、‘青島’、‘燕啤’‘哈啤’等全國品牌的誕生。
別看青島、哈啤的名字是地方性啤酒,但它們前世成為全國性品牌,是因為期間收購地方性啤酒品牌,利用其渠道、工廠,然後進行跨地區性的發展。
所以說,目前青島和哈啤並不是全國性品牌,但卻可以收購其它地方性品牌,從而發展成全國性品牌。
正因為如此,最近一年‘哈啤’在‘時代啤酒控股’的支援下,已經收購幾家地方性啤酒品牌;不過這幾個品牌,地方影響力較小,遠沒有如今的‘福省第一大啤酒’雪津規模大。
“雪津的具體資料呢?”林祖輝起身來到沙發上,興致勃勃的問道。
張希力早有準備,直介面述彙報道:
“作為福省最大的啤酒企業,雪津啤酒成立於1986年,從2000年起,產銷量以每年超10萬噸的速度增長,人均創稅利和噸酒稅收均名列全國前茅。期間,雪津不斷進行規模和品牌擴張,於2002年兼併福建三明日月星啤酒有限公司,今年投資建成年產10萬噸的雪津啤酒(南昌)有限公司,邁出了挺進全國戰略性市場的實質性一步。短短六年時間,雪津實現了從產品經營到品牌經營再到資本經營的跳躍式發展,發展勢頭強勁。”
“雪津目前共有三個生產基地,分別位於福省PT市、SM市和江X省NC市,年產能已經達到90萬噸,2004年在福省的市場佔有率為45%,在江x省的市場佔有率約為18%。”
“雪津啤酒在2004年的利潤達到4.1億RMB,並且增長速度非常可觀。”
“如果我們拿下雪津啤酒,我們在華的產量可以達到280萬噸,全球產量達到330萬噸。”
“有關資料顯示,華夏啤酒市場年銷售額達60億美元,且每年以6%的速度在增長,而歐美髮達國家啤酒市場的增幅只有1%至2%。華夏啤酒市場這樣的增長速度,讓各方啤酒巨頭在中國市場掀起了併購與擴張潮。”
聽完具體彙報後,林祖輝腦海裡浮現一個版圖——啤酒產業。
新時代集團在未來三年時間,現金流達到1000億美金以上,這是林祖輝的預測。
如此多的現金,自然要尋求穩定增長的業務,而回報率低的傳統產業,反而適合新時代集團。
就好比,李超人的和記黃埔最近也開始尋求‘公共事業’的投資,比如投資英國、澳洲的水務、電力、電信等。
新時代集團卻不太好投資這些產業,原因是新時代集團在基建領域的經驗、渠道,都非常薄弱;哪怕是在香江,新時代集團在基建領域的實力也不擅長。
“全力拿下雪津啤酒!”最終,林祖輝直接說道。
“好”
袁天凡和張希力頓時也是信心十足,同時回答道。
袁天凡作為集團副總裁,負責整個集團的策略收購,亦負責整個集團的新興產業整體佈局,算是林祖輝的左右手之一。
袁天凡、張希力、梁伯韜組建的團隊,來到福省,準備競購雪津啤酒股權事宜。
當然,這個競購併不是拍賣,而是一種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制,由有意洽談的企業和‘福省產權交易中心’進行談判,最終在一定的時間裡,‘福省產權交易中心’要看誰的價格高、哪家企業資質更好、誰的關係硬等,才會決定出誰贏得的歸屬。
這些年,由於華夏加入WTO,很多省份在招商引資上,簡直可以用‘能賣給外資’就‘賣給外資’的誇張地步。
道理其實很簡單,在賣給外資的時候,管理層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而且可能還是合法所得。比如出售哈啤的時候,五個管理層僅出500萬RMB,退出時就獲得5000萬的收入總之,華夏的市場已經全面開啟。
福省產權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