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高盛,他們最近買下一家服裝企業的28%股份,然後他們直接將總裁都換成自己相中的(職業經理人)。這樣一來,高盛並不用直接介入經營,但由於他們的人脈,相中的總裁很大的可能會將這家服裝企業帶到一個新高度。而這筆交易林祖輝就有所記憶,高盛投資十幾億美元,好像三年翻了近十倍。
這家企業是美國的大型服裝企業,叫做拉夫·勞倫公司;鑑於此,林祖輝也讓二太、五太購買了2%,跟著高盛賺一波。
林祖輝越想越覺得,自己應該做投資銀行,不能讓華爾街那麼囂張;當然,牛B的不僅僅是華爾街,新加坡的淡馬錫、華夏的中金、中投等(後面兩個打醬油)。
不過,他覺得自己的錢夠多了,畢竟他持有很多美股的2%左右的股權,這些股票等到25年後,可能就是萬億規模。
這些錢足夠的家族傳承了,還要那麼多錢幹什麼呢?
所以,他最近在苦惱、困惑,是不是沒有奮鬥的動力了?(PS:是不是卡文了?)
現在林祖輝終於明白了,他要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什麼意義呢?
第一,是守住阿里、企鵝等國內企業的大股東,做他們的最大投資人。
第二,做香江的軟銀、大摩,以上市公司來進行風險投資,即可以提高自己家族的影響力,又可以轉移注意力。
第三,殺向美利堅,做雅虎、亞馬遜(暫借)、谷歌、ebay、非死不可等美國網際網路的風險投資人,當然得用錢砸,畢竟這幾年網際網路不缺投資人,就看你給的條件優不優越,參照前世軟銀投資雅虎,條件好到楊致遠等創始人傻眼。
當然了,不能光投資一些熟悉的網際網路公司,而是要多投資一些公司,假裝中獎而已。
林祖輝仔細分析,決定先‘借殼上市’,用上市公司來集資,然後去做風險投資這一塊。
翌日,梁伯韜被林祖輝請到八達通銀行大廈的辦公室。
梁伯韜打量著林祖輝的辦公室,笑著說道:“都不知道還有什麼是你不會的,八達通銀行現在可是香江信譽優良的大銀行,發展潛力巨大啊!”
兩人多年的朋友關係,梁伯韜很清楚林祖輝的神通,說是股神是並沒有誇大。
林祖輝回應道:“你還真說對了,我確實什麼都會,所以這次邀請你來,就是想讓你替我物色一家上市公司,我想買下來,打算做投資銀行。”
梁伯韜一愣,然後說道:“這讓我壓力大增啊!”
林祖輝笑著說道:“別緊張,我是打算做風險投資的,而且是去美國找專案!”
梁伯韜好奇的說道:“以你的財富和本領,用你私人投資公司豈不是更好,畢竟我都不知道你做生意有虧過!”
林祖輝說道:“是風險投資,自然就是風險大!再加上,我希望融資很多,所以就最好是上市公司來完成了。”
梁伯韜想了想,又說道:“融資很多怕是困難吧,雖然你號召力不俗,但收購的公司本身沒有太好的資產和盈利能力,支撐不起太高的市值。”
林祖輝頓時也思考起來,梁伯韜說的很有道理啊!
他做風險投資,並不想做基金公司,就是希望透過上市公司集資,來完成資金籌集;而不是透過私募基金,來籌集資金。
簡單來說,他希望是軟銀或者伯克希爾哈撒韋,類似的公司。
最終,林祖輝說道:“先不管,你替我物色幾家適合的公司,不過先彆著談收購的問題,我找個合適的機會再說。市值嘛,幾億港幣就行了,晚點我來造市吧!”
聽到造市,梁伯韜再無疑問,說道:“沒問題,晚點我給你資料!”
“嗯”
送走梁伯韜後,林祖輝思考起來。
網際網路風險投資,目前還不是那麼著急,雅虎等公司還沒有建立。至於梁伯韜說的那個問題,其實林祖輝已經知道如何搞定。
造市!
很簡單,林祖輝用自己的錢購買一筆優質資產,然後無償或者用換股權證,注入上市公司;那麼上市公司的市值就會立馬暴漲,屆時他在發行新股,憑藉他‘股神’的信譽,響應者一定非常多。
透過上市公司去風險投資,是有兩個好處:
第一,能給他帶來足夠的影響力,畢竟若是以私人投資公司去投資,很容易造人嫉妒;以林祖輝的本領,如果做風險投資,萬億資產不在話下。而風險投資都是要被查的,倘若以私人投資公司的名義,屆時會給他帶來麻煩。
第二,林氏家族持股這家投資銀行的股份,可以透過一些隱藏渠道持有一部分,再表面持股一部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