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馬略皇帝的死早有預料,也知道馬略皇帝是要用自己的命讓整個巴克斯帝國堅決清洗掉所有拜蛇教徒,但李昂還是極為難過——這是他為數不多的真正的朋友。
一個令人尊敬的榜樣。
一個真正強大的豪傑。
一個總是在為巴克斯帶來生機的英明皇帝。
李昂現在唯一能做的,便是忠實的履行對馬略皇帝的承諾,將敵人一網打盡才算是對朋友最好的祭奠。
馬略皇帝的死,使得整個巴克斯帝國都不再接受拜蛇教,尤其是底層平民。
在馬略死訊傳出之後,帝臨港周邊的居民上下一心,數萬軍民捨生忘死的對拜蛇教展開了全面驅逐。
同時,原本被指證‘叛國’的農奴將軍伊瓦伊洛再次出現。
——伊瓦伊洛沒有真正叛國,他只是在確定守不住帝臨港之後,帶著帝臨港的有生力量假意投奔拜蛇教,保住了手下為數不多的軍隊,也保住了帝臨港的平民沒被濫殺。
當然,這確實是臨陣投敵,完全不符合潘德大陸的貴族們眼裡的‘榮譽’,在很多貴族眼裡這就是懦夫行為,比叛國還可恥。
但伊瓦伊洛原本是個農奴,他從來就不是貴族——他可不在乎什麼榮譽,他只在乎自己的部下會不會白白送死。
作為一個‘主動棄暗投明’的高階將領,伊瓦伊洛在拜蛇教大軍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他從內部制止了拜蛇教徒濫殺平民,並在蘇拉將軍到達帝臨港後與幽影狼群合作,裡應外合幹掉了好幾個拜蛇教祭司,為馬略皇帝的反擊創造了最好的條件。
在馬略皇帝進入帝臨港後,伊瓦伊洛組織起了大量民兵,與馬略皇帝一起一舉將帝臨港的拜蛇教徒逼退了數十里——這個農奴將軍在底層貧民中擁有巨大的聲望。
用民兵對抗拜蛇教武士,損失當然很大,但此時的巴克斯帝國誰都不會太在乎損失——馬略皇帝都能捨生忘死的帶兵衝殺,其他人有什麼理由惜命呢?
三天後,在數萬軍民的包夾與驅逐下,拜蛇教徒失去了藏身之地,被逼進了帝臨港以北的荒野中。
帝臨港的威脅已經解除,拜蛇教也失去了所有的根據地。
這使得李昂輕易的找到了拜蛇教的主力。
或者準確的說,是拜蛇教的主力找上了他。
從各處被驅逐而來的拜蛇教大軍,全部在布尤林村附近集結在了一起,規模相當大,至少一萬人,具體數目無法計算。
但這並不是李昂曾經幹掉過的那些女祭司手下的追隨者了,大部分都是裝備精良的拜蛇教武士。
除了訓練度依然拉胯,戰術水平依然不高之外,這支拜蛇教大軍在其他方面全都具備了很高的水準——那些裝備和身手都稀爛的拜蛇教追隨者早就死在帝臨港了,輪不到李昂來對付。
這些重新集結的拜蛇教大軍沒有再嘗試反攻帝臨港,而是開始向北進軍。
不出意外的話,他們的目標是艾拉克萊——對於卡瓦拉而言,艾拉克萊湖裡的深淵之門可比帝臨港重要多了,既然失去了大部分根據地,那麼集中兵力強行突入諾多森林,就成了拜蛇教最後的選擇。
就在拜蛇教大軍剛開始向北進軍時,李昂便率大軍展開了突擊。
李昂準備在既定的戰場全殲敵人。
雖然是以三分之一的兵力對付人多勢眾的敵人,但李昂確實有絕對的信心實現全殲。
這次作戰兵精糧足,箭矢充沛,還帶了大量炸藥和手榴彈。
再加上馬略用命換來了巴克斯民眾對拜蛇教的一致仇視,拜蛇教大軍既沒有根據地又沒有補給,而且布尤林村周圍全是巴克斯帝國的部隊與自發組建的民兵。
戰場態勢基本形成了包圍,並且包圍圈正在漸漸縮小。
李昂的部隊封住了正北方,阿琳娜與伊瓦伊洛將軍正帶著帝臨港的部隊從南向北壓縮拜蛇教大軍的空間,阿迦松帶著騎兵在西邊遊弋,而東邊是茫茫大海。
再加上蘇拉將軍的幽影狼群正在暗中殺戮。
拜蛇教的人一旦脫離他們的大軍,就會被周圍各支部隊吞得連渣都不剩。
當然,周圍各支巴克斯部隊是不敢輕易發起強攻的——拜蛇教畢竟還有上萬人的部隊聚在一起。
只有李昂這邊有足夠的能力主動進攻。
李昂的戰術也很簡單,就是實施壓迫式殲滅。
與巴克斯帝國作戰,當然是不能拼陣列的;但與拜蛇教作戰,那就應該一直進行陣戰了。
李昂將部隊分成了四個部分,克洛澤與西吉斯蒙德各帶一千重灌步兵,列成軍陣向南緩慢推進,不斷壓迫拜蛇教的空間,使他們無法組織起大規模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