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那些剛被提拔為獅騎士的年輕貴族們,個個都正是嚮往建功立業的時候,衝得那叫一個狠。
僅僅一天之後,雅拉加爾村子外面就死傷了一地,到處都是橫七豎八的屍體。
兩邊都是大規模騎兵部隊,突然遭遇之下也沒法佈置什麼戰術,這種仗打得挺快,人死得也挺快……
結果,巴哈德汗和烏爾裡克國王兩人基本上同時欲哭無淚……
剛剛重建的獅騎士團衝得太勐,又被打沒了三分之一,死的大多數是新晉皇家騎士和他們的新扈從——配合不嫻熟,有這個結果也屬正常;
而王城侍衛隊的新兵蛋子死得更多,從超編狀態一下子又打回了原本一千五百人的編制,這下子烈獅城的營房夠用了……
烏爾裡克當時就覺得自己說不定要破產了……這特麼得花多少撫卹金啊?
而巴哈德汗卡丹的德夏大軍傷亡更是慘重,而且還一丁點好處都沒撈到。於是卡丹帶著殘兵快速撤回了德夏境內,連傷員都放棄了。
全員騎兵的德夏人倒是有能力跑路,甚至還能帶走大部分失去主人的戰馬。
所以,雖然烈獅王國看起來算是打贏了,但基本沒得到什麼有價值的戰利品,損失卻相當大。
而德夏這邊,卡丹這次出兵帶的都是支援他的鐵桿親信,如今實力損耗過於慘重,天知道回了德夏之後他這‘巴哈德汗’的位置還穩不穩當……
要知道德夏公國在卡丹統治之前其實是個半世襲半選舉制的國家,‘巴哈德汗’這個‘神在人間的使者’原本是被各部族推舉出來的。
就像‘哈里發’這個頭銜,在德夏是指‘神使的繼承人’,原本同樣是由各個部族推舉出來的,哈里發就是下一任巴哈德汗的候選人之一,通常會有三到四個。
而‘拜尹’原本是指‘協助神使為民眾領路之人’,是軍政教合一的地方執政官,類似於將軍或者城主,同時也是地方上的宗教負責人。從這個頭銜的意義上也能看出,這原本也是被地方上的民眾推舉出來的領路人。
只有各部族的汗位大多是世襲的。但實際上兩百多年前就連汗位也是由各部族內部推舉最有威望的人擔任,一直到現在都還有一些小部族在用推舉的方式選出他們的汗。
但卡丹上位之後,完全改變了制度。
或者說,他是因為改變制度而上位成為巴哈德的——他用世襲制度向那些有實力的部族首領進行許諾,承諾讓支援他的部族首領成為世襲的‘哈里發’或是‘拜尹’,子子孫孫都能掌控更大的權勢。
於是在各部族推舉中,當時年紀輕輕的卡丹成功當選為巴哈德。
隨後,卡丹履行了他的諾言,他帶著因為支援他而成為哈里發與拜尹的那些新任當權者,用武力和暴力強行將德夏公國的推舉制全面改成了世襲制,並且採用了與各王國類似的分封自治。
也就是說,卡丹將‘巴哈德’、‘哈里發’、‘拜尹’這些與宗教有關的頭銜,直接全面對應了烈獅王國的‘國王’、‘公爵’、‘男爵’等爵位。
各個頭銜都可以傳給自己的繼承人,除非有哪家絕了後,否則不再進行推舉。
在一場充滿了鮮血與暴力的大清洗之後,卡丹讓德夏出現了一批永久的高階貴族階層。
這種從推舉制度全面轉變為世襲制度的做法,確實在極短的時間裡便迅速穩固了卡丹的統治——得到權力的那些人當然想永久的維持下去,所以他們必然支援卡丹的做法。
這與國家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無關,誰不想子孫後代永遠都是更高的統治階級呢?
而且卡丹以武力清洗了不服從的部族首領之後,確實使得整個德夏得到了統一,德夏不再是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各部族相互之間很少發生內戰,國力確實因此提高了不少。
於是德夏在最近這二十多年裡再也沒有實施過推舉制度,如今倒更像是一個王朝,除了宗教文化不同,其他方面與各個王國在本質上沒什麼區別。
但就像馬略皇帝的改革一樣,任何一個國家的政體變更總是會引發矛盾衝突的。
在過往的二十幾年中,在世襲制度下受益的都是曾經支援卡丹的部族領導者,自然能讓卡丹穩坐巴哈德之位。
但如今,很多原本支援卡丹的部族首領老了、死了,而他們的後代繼承了他們的地位,但這些年輕的新汗,卻和卡丹不怎麼熟悉。
再說,大多數高位者都不止一個孩子,而高階頭銜就那麼一個,沒能繼承頭銜的孩子自然就會產生一些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