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迦圖人本來也是這麼做的,但外圍的人沒撤開之前,馬廄門口的迦圖人被堵在裡面根本就撤不出來。
從迦圖人衝入馬廄、點火照明,知道到最後撤出來,著所有的事前後大概只用了十來秒,這些迦圖人反應其實並不慢。
但在這十秒內,迦圖人至少留下了一百多具屍體——大部分衝進了馬廄的迦圖人都死在了馬廄裡,能撤出來的也帶著傷,身上扎得像刺蝟。
而塞德仁和幾名藏在馬廄頂上樹冠枝葉裡的諾多戰士也在這幾秒鐘裡幹掉了至少二十個。
畢竟兩邊都算是近距離面對密集的迦圖人群,這種情況下根本不需要瞄準,也不用考慮風向,射不中的難度反而更大一點,因此只需要用最快的速度拉弓就行了。
以塞德仁這位暮光騎士的能耐,在不需要瞄準的情況下,他其實能做到三秒兩箭——要不是躲在樹上不方便取箭,估計還能再快一些……
為了防箭,迦圖人舉著盾慢慢往後撤,退得比較慢。
而在迦圖人開始退後時,馬廄的後面鑽出來三十個持著巨型扇形盾的步兵,舉著盾從馬廄側面衝了出來,一直衝到了迦圖人的西側,列成了一排開始向迦圖人逼近。
巨大的扇形盾完全能擋住迦圖人的弓箭,並且吸引了大量的火力。
而馬廄裡邊的諾多戰士們也趁機從裡面出來,他們持著劍盾飛快的站成了陣列,也開始向迦圖人逼近,披甲弓手們也離開馬廄站到了諾多們身後。
同時,東邊的森林裡也出現了一支部隊,正在往迦圖人的背後飛快的衝鋒。
那可不是是領主大人之前帶著去了南邊的部隊,而是一開始就往東去的部隊當中的一部分兵力。
領主大人真正往南帶走的,其實是那些傷員……
他最開始帶著往東走的部隊,實際上並沒有全部帶回來,有一半人一直躲在東邊的森林裡。
這次埋伏並沒有使任何複雜的殺敵方式,沒有用火,也沒有挖坑。
當然了,不是不想用,而是不能——在森林裡用火計後果很嚴重的,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引起森林火災,諾多們可不會冒這種會被滅族的風險。
至於挖坑——馬廄附近的地面常年被馬兒踩踏,夯得挺實的,連草都不怎麼長……
其實諾多精靈們在夜晚本來就擁有比人類強得多的戰鬥力,而且領主大人的人手也不比迦圖人少太多,所以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伏擊的過程。
伏擊也並不見得就必須玩水火落石,相對常規的突然側擊與包圍都可以將敵人打到潰退,以諾多們對森林的熟悉,自然能在追擊中消滅敵人。
關鍵在於,要怎麼讓迦圖人看到‘機會’,在自己既定的時間裡發起進攻。
為了誘敵來攻,領主大人用了不少小心思。
正如李昂所說,這個馬場是相對寬敞的地方,目標也很明顯,迦圖人當然會持續觀察。
李昂白天先故意帶著大部隊往東,安排馬場的小馬駒出來熘達,還讓諾多戰士巡邏,這其實就是為了讓迦圖人認為他白天在‘佈置埋伏’。
所以迦圖人也確實沒有動。
等到傍晚,李昂帶往東邊的部隊又被他帶回來了——在迦圖人眼裡,這就是設伏不成,所以撤回來了。
但事實上,李昂傍晚帶回來的部隊只有一半,另一半被他留在了東邊的森林裡。
然後他舉著大旗帶著那些諾多傷員和小孩子去了南面的森林中——這是為了讓迦圖人認為他確實走遠了,因為這一次他是真的往南走了很遠,那些飛鳥足以證明這一點。
在好幾裡外的森林裡安置好傷員後,李昂才一個人繞去了東邊,去了留在東面那支部隊裡。
而迦圖人此時還並不確定李昂往南走是不是真的走了,也就不會派人到南邊去。
隨後天色已晚,小馬駒被帶回了馬廄裡——這是誘餌,確實是留在馬廄裡的,事實上現在這幾頭小馬依然被拴在馬廄的角落幼幼的叫喚。
但馬廄裡已經埋伏了一百多人了,還有一百人埋伏在東邊的森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