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命人展開他親手繪製的世界地圖,指著道:「日本以東萬里外,有一大陸,名為東洲,東洲以南的大陸,名為美洲。
兩塊大陸均四面環海,物產豐富,是同大明一樣的富饒土地。」
有大臣擔心藩王自立,立刻有更多大臣支援。
崇禎不以為意,大聲道:「君的權利,必定有限制,這還需要內閣和軍機處制定法律。」
大臣聽到君的權利會受朝廷限制,放心不少,也沒再緊追不捨,暗暗下決心制定法律,斷絕君王自立和篡位的可能。
崇禎對此心知肚明,他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極限,對於未知的事情,還是集思廣益的好。
此後一段時間裡,群臣對著世界地圖和君的地位、權利爭論不休,間接讓大明文武放眼世界,接觸海洋。
……
開春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大明會休養生息一段時間時,旅順水師奉命出征,迎著東南風,逆風南下,直奔寶島。
三十多艘冒著黑煙的鐵甲船馳騁海域。
鄭森親率將士進軍,殺向熱蘭遮城和普羅民遮城。他利用海水漲潮的機會由鹿耳門水道進入臺江內海並於禾寮港登陸,意圖先求取防禦薄弱的普羅民遮城。荷蘭軍艦發現後,出港迎戰,雙方展開海戰,鄭森以堅船利炮全殲敵軍,順利攻下普羅民遮城。
鄭森不敢貽誤戰機,馬不停蹄的由海、陸兩面圍困熱蘭遮城。城中紅毛人拒不投降後,鄭森下令強攻熱蘭遮城。僅用了半天時間便炸燬城牆,全殲紅毛人。
看著寶島的地圖,崇禎朗聲大笑,「重賞鄭森,封延平國公,駐守寶島!命福建省、江西省向寶島移民100萬,在寶島建設家園!」
……
3月,平南軍傳回訊息,李定國率領平南軍攻克安南國都,手刃安南國王,請求朝廷派兵南下統御。
崇禎立即派遣胡國柱進駐安南,暫任安南布政使,安撫新地。李定國就地駐紮,準備下一步軍事行動。
5月,西南傳來訊息,緬甸王被殺,其弟篡位,拒不交出孫可望,甚至借出一個城市,助孫可望登基稱帝,年號滅明。
何騰蛟不等京師命令,率先出戰,打了緬甸王和孫可望一個措手不及。
水陸空三面進擊,快速突進。
僅用半個月就炸死孫可望,活捉緬甸王,屠盡緬甸王室。
崇禎大為稱讚,在緬甸設定4個布政使司,直接統治,同時下令何騰蛟和李定國東西夾擊,將暗中支援緬甸的真臘等國一舉蕩平,全部納入朝廷統御。
6月,寶島布政使鄭森接到聖旨,以日本攻佔大明附屬國琉球的罪名,揮師北上,征討日本。
日本王在水師覆滅的情況下,提出議和,並提出了一系列條件。
崇禎只有一句話,「可以議和,但是戰事不因議和而停止。」
7月,日本的戰事還沒結束,鄭森麾下大將施琅率水師在呂宋活捉唐王,斬殺鄭洪奎,奉崇禎帝軍令,駐守呂宋,開設新的布政使司。
8月,大明艦隊遊弋在東京灣,日本王提出投降,表示願意成為大明附屬國。
崇禎得知後,只給了兩個字,「晚了!」
9月,明軍在日本各個海島登陸,大興屠刀,日本帝脈斷絕,幕府消亡。
訊息傳回大明,舉國歡慶。
鄭森被賜國姓,封王爵,是為延平郡王。
同一時間,遼東和
蒙古地區豐收的訊息傳回京師,崇禎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沒有任何驚喜的感覺,「傳令吳三桂,在更北方開展軍屯,將玉米、紅薯、土豆的種植推向更北!同時向羅荒野以西推進。」
10月,黃升帶軍出征準格爾,花封帶軍進入青海,憑藉碾壓性的武器優勢,如履平地的大舉推進。
準格爾大軍不是對手,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力邀漠北蒙古三大部落參戰。
漠北蒙古眼見漠南蒙古已經成為大明國土,準格爾滅後,一定會輪到自己,立刻派兵參戰。
可惜在新式武器飛艇的參戰下,草原騎兵遭到大明空軍無情的轟炸,潰不成軍,舉旗投降。
準格爾的大軍也在一次次衝鋒中損失殆盡。
準格爾汗王向西逃亡,黃升直接跨過巴爾喀什湖,一路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