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幾聲炮響,大朝會開始。
朝鮮文武恭謹的跪拜大明定王,當然,這次不是三跪九叩,而是日常的跪禮。
緊接著,朝鮮為數不多的王室成員一一上前見禮。
他們心情都是興奮。
不管李倧還在不在人世,他都沒有可能繼續做朝鮮的王了。
聽說李倧的兒子,也盡數死在了遼東。
也就是說,李倧沒有直接的繼承人了。
這時,李倧的胞弟李俌,在血緣上是最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在政治上,更有繼位的資格。
因為李俌在丙子之役期間,扈從李倧入南漢山城,力主斥和論,丁丑下城後,他見李倧對皇太極三拜九叩,深以為恥,自此不再上朝,並堅持使用明朝崇禎年號。
李倧知道弟弟的意志,在給他的教旨中不用清朝年號,也不讓他出使清朝為人質。六年前,備邊司建議讓李俌去盛京,祝賀皇太極生日,李倧以其有病為由改換人選。
歷史上,李俌聽說明朝崇禎皇帝自縊的訊息後,「閉門哭泣,寢食久廢」。
所以,他是真正的親明派。
也正因此,李俌滿門在前段時間被豪格屠戮殆盡。
其實,不只是李俌,王室中公開支援歸附大明的人,都被屠盡滿門。
現在跪在定王身前的,都是些皇親中的親清派和牆頭草。
而且他們的血緣都比較遠,在這個特殊時期,所有人都有可能因為定王的一句話,而登上國王寶座。
是以每個人都小心翼翼,面露諂獻之色,希望定王相中,一步登天。
定王忍著厭惡,走完程式,向文武問話。
朝鮮百官早就等不及了,按著官職大小,一個接一個上前自我介紹和慷慨陳詞。
每個人都將豪格和清國罵的體無完膚,每個人都恨不得親手斬殺了所有女真人一般。
定王看著這圈跳樑小醜,努力忍著,就當是鍛鍊自己心性了。
旁邊的吳三桂見了,不禁在心裡給定王豎起了大拇指。
小小年紀,心性也忒足了。
一個時辰過後,文武百官都盡到了歸附之臣義務,痛斥了建虜的罪行,並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
定王點點頭,道:「看來你們是真心歸附大明的!」
群臣一齊響應,轟鳴忠心不二。
站在四周的朝鮮兵看的目瞪口呆,見過無恥的,沒見過這麼無恥的,就在幾天前,他們就是如此向豪格表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