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犢子!說正經事!”
熊威見崇禎真的不準備處罰自己,滿心羞愧,更滿心懊悔,在朱友健認真的目光中,將對戰經過細細的講了一遍。
朱友健怕熊威說的有遺漏,連續找來多個將官和普通士兵,一遍又一遍的聽,細細分析。
最終得出結論,不是戰術問題,甚至也不是輕敵問題。
從根本上講,這就是能力不行!
雙方戰力和經驗根本不是一個等級的。
臨時拼湊的騎兵,不可能打得過這些經驗豐富、戰力強大的蒙古兵,即使進行了所謂的互擾訓練也不行。
要不是熊威個人武藝不錯,說不定也會如孫猛一樣,戰死沙場了。
“田守信,速去錦州軍營,讓吳三桂調一萬精銳騎兵來。我們剩下的這26000飛龍軍,正面進攻的情況下,打不過河邊的蒙古人!”
……
錦州距離大淩河東岸最近的地方才40裡遠,大軍急速行進,半日就可到。
當吳三桂得知海岸線有大軍經過時,就隱隱猜到崇禎的意圖,只是沒想到今日會讓自己前去支援。
難道崇禎帝遇到麻煩了?
對熊威的慘敗,田守信守口如瓶,實際上,跟隨吳三桂部進軍的路上,他基本沒有說話。
言多必失的道理,他是懂的。
尤其是知道錦衣衛被安插在各個軍中,甚至還有個不知何來的見龍軍之後。
田守信基本把自己當成了啞巴。
當吳三桂趕到大淩河時,已經是正午。
此時雖然過了將近10個時辰,朱友健還沒有紮營,士兵們輪流休息,時刻保持著高度警惕,一直處於備戰狀態。
得知吳三桂到了,朱友健立刻下令召見。
吳三桂得知後趕忙覲見。
“吳卿可知蒙古大營虛實?”朱友健開門見山。
“營內是喀喇沁左翼、科爾沁部和兀良哈部的精騎,現在應該有4到7萬人馬。”吳三桂答道。
“你與他們交戰過幾次?”
吳三桂知道崇禎是要了解細節,便將喀喇沁左翼伏擊戰、3000兵對戰科爾沁、夜戰蒙古騎兵突襲的戰例,娓娓道來。
朱友健聽了默默,心裡感嘆,“專業的事還是要找專業的人來做啊!”
“好。吳卿果然是肱股之臣。現在,朕將此地26000兵馬交給卿,卿一定要認真部署,爭取儘快拿下河邊的蒙古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