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在軍中地面平整,傳令兵就可以藉助“滑板”和“腳踏車”快速往復,堪稱機動靈活!
不僅節省了大量馬匹和草料,更提高了傳令效率。
現在,吳三桂和黎玉田,每天都讚歎崇禎聖明,幾乎成了口頭禪。
今日,是明軍計劃裡首次進攻的日子。吳三桂指揮著炮兵走向前線,三輪車裡裝滿彈藥。
以往需要大半日才能運完的火炮物資,這次一刻鐘就完成了。
按照崇禎提前訂好的計劃,為了不枉費士兵性命,前期以炮轟和射箭為主要進攻手段。
之前繳獲的火炮被推到陣前,調整好角度,士兵開始裝填火藥和鉛彈。
“放!”
“轟……”
一聲軍令,一聲炮響。
鉛彈轟擊在南城牆距離地面三分之一處。
這是朱友健特意安排的。
如此轟擊,一是震懾城中軍民,二是集中所有火力,爭取不費一兵一卒,轟塌這處城牆,以便將來攻城。
城內。
“報……稟攝政王,城外明軍開始炮擊了!”親兵來報。
多爾袞一身常服,坐在窗前,遙望炮聲處。
“聽上去像是在玩呢,一次就一炮。不是攻城的打算。有什麼圖謀麼?”多爾袞自言自語。
親兵不知多爾袞是否在跟自己說話,尋思一會,說道:“明軍不緊不慢,時時校對,只轟擊一處城牆!像是在練兵!”
多爾袞苦笑,這哪是練兵啊!這是震懾!
之後一連三天,明軍不分日夜,有節奏的轟擊,也就是錦州城牆堅固,才沒有倒塌。
但是城內軍民日日心驚,誰也不知道明軍如此慢條斯理的轟法,這城牆能撐到什麼時候。
吳三桂倒是不急,崇禎還要派出數萬大軍前來支援。現在炮轟正是大戰前的準備。
第五日,城牆裂開了一條清晰可見的縫隙,引得城外明軍陣陣歡呼。
城中的人更加擔心。
夜晚,一處角落,三個人趁夜色聚在一起,小聲商議著什麼。
“聽說了嗎?今天南牆被明軍轟出了裂縫!”
“早就傳開了。我們不能再遲疑了。萬一明軍攻進來,咱們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可是,我們人數太少了,怕是衝不進王府,更拿不下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