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翁皇國軍艦隊朝著先遣部隊光束炮攻擊。
先遣部隊同樣在對方發動攻擊前先發射一波導彈群。
在光束炮擊中導彈的瞬間,光束猶如水球般爆開散落四周,化成了毫無殺傷力的光束。
濃烈的抗光束粒子讓迪翁皇國軍艦隊無法朝目標發射能量武器。
先遣部隊接著發射另一波導彈攻擊,向對方還以顏色。
迪翁皇國軍艦隊決定發射導彈光束,但是前提必須到達射程範圍內,首先他們先發動反導系統,用著能量武器來擊落穿過抗光束粒子處的導彈群。
先遣天翼傭兵艦隊發射的導彈,是新開發的一種機動鑽頭導彈,就是在飛行的過程中會自動的漂浮機動或走位,改變飛行軌跡的位置,讓那些反導能量武器系統降低鎖定率。
機動鑽頭導彈不是制導導彈,是一種較為低端技術的AI晶片操控,就是下達目標指令後,將會鎖定攻擊目標,會利用自身的機動能力來閃躲一切攻擊,以及自行判斷改變飛行的軌道。
迪翁皇國軍立刻發動反導能量系統,務必將機動鑽頭導彈群全數擊落。
機動鑽頭導彈在飛行的過程中一直採取漂浮機動和走位,讓反導能量系統命中率降低不少。
雖然防衛能量系統的命中率降低,但仍然在距離300公里左右,將近1千顆的機動鑽頭導彈擊落了40%。
距離200公里左右,剩下的6百顆的機動鑽頭導彈超過一半被擊落。
在距離100公里左右,剩下150顆的機動鑽頭導彈,彈頭和彈身分離,彈頭外形像螺旋鑽頭以極速旋轉,超過30馬赫的速度衝向目標群。
這極快的速度讓反導能量系統一時間又降低了命中率,距離50公里前還有120顆機動鑽頭導彈襲向迪翁皇國軍艦隊。
迪翁皇國軍全部戰艦在距離導彈不到30公里立刻開啟能量護盾系統。
平均有4顆機動鑽頭導彈攻向一艘目標戰艦。
4顆機動鑽頭導彈剛剛好將能量護盾系統的閾值超出承受力,直接讓能量護盾崩潰。
要讓能量護盾恢復正常,必須充能十分鐘,才能再開啟。
先遣部隊在發射第一波機動鑽頭導彈群不久,立刻發動第二波機動鑽頭導彈群。
第一波機動鑽頭導彈群得到的結果和他們做出無數次的模擬戰中得到的結果差不多,所以才會發動第二波的機動鑽頭導彈群,而且第二波的機動鑽頭導彈群比第一波的數量多了將近一倍。
迪翁皇國軍艦隊指揮官看著朝他們襲來的第二波機動鑽頭導彈群,偏偏目標艦隊還沒有進入光束導彈有效射程。
指揮官立刻調派出Ms部隊,跟著戰艦群一起將導彈擊落。
雖然這一次有Ms部隊幫忙提高了防禦能力,但是第二波導彈多於第一波導彈。
仍有十多顆機動鑽頭導彈突破了防線,擊中了好幾艘巨型護衛艦。
雖然機動鑽頭導彈無法完全貫穿目標戰艦,但是也讓巨型護衛艦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更有一艘巨型護衛艦受到嚴重的損傷,整臺戰艦癱瘓,基本可以棄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