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漢朝堂上,絕大多數朝臣也都是這樣的正常人類,他們熱切的擁護著現有的分封制度,並希望它永遠不要動搖。
贊成削藩的,不過是朝堂一小撮的“陰謀分子”罷了,根本就不成氣候。
在他們看來, 若非漢景帝被晁錯洗腦, 削藩的問題根本就不會存在。
朝臣中削藩與反削藩兩派, 勢力根本就不對等。
劉榮當然鐵桿的削藩派,他內心是一萬個贊成削藩的。
但他的那些理由都說不出口。
嗨,哥們兒,八王之亂聽說過嗎?直接導致了五胡亂華、衣冠南渡,漢人喪失了大半的領土,淪陷的百姓們活得豬狗不如。
嗨,哥們兒,安史之亂聽說過嗎?直接導致了藩鎮割據局面的形成,巔峰大唐從此落幕,只能苟延殘喘。
嗨,哥們兒,靖難之役聽說過嗎?直接導致了當朝皇帝的神秘失蹤,戰火所到之處,百里無雞鳴。
這樣的例子,劉榮還能舉出來很多。
但大漢人不知有晉,無論唐明,他總不能舉後世的例子來告誡大漢的朝臣吧。
只能這麼說吧,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侷限性。
如果把朝代比做人的話,不經歷一些事情,就永遠無法成長。
畢竟,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該走的路,大漢一步也不能偷懶。
。。。。。。
當漢景帝回到未央宮的時候,丞相陶青早已經率領文武百官等候多時了。
他們急切的盼望著見到漢景帝。
按照規矩,漢景帝所有的詔令,都會經過他們的手。
逮捕楚王,如此重大的決定,漢景帝絕沒有理由不召開朝議就獨斷專行。
哪怕漢景帝真的這麼幹了,詔令也絕不會繞過陶青這個當朝丞相,而直接傳遞到晁錯手中。
漢景帝出城狩獵,晁錯突然逮捕了入朝的楚王,這能是漢景帝的決策嗎?
今天這事兒,從頭到腳都透露著離譜兩個字。
離離原上譜!
不是漢景帝昏了頭,就是晁錯假傳詔令。
兩者必居其一。
平心而論,陶青更願意事情的真相是後者。
這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除去晁錯這個政敵了。
他真的恨死晁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