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周亞夫率軍,浩浩蕩蕩出關東。
劉榮亦隨軍而出。
本來,晁錯打算讓漢景帝效法漢高帝劉邦御駕親征。
但是,這個提議被漢景帝無情的否則了。
這時候,劉榮跳了出來,說要親赴前線,為父分憂、為國盡忠。
態度十分堅決。
漢景帝想了想,答應了劉榮的請求。
一方面,是想歷練一下劉榮;另一方面,也是監視一下週亞夫。
畢竟,他把舉國之兵都交給了周亞夫,心裡還是有些不安的。
劉榮見漢景帝答應了他的請求,十分的振奮。
他目前正需要功勞來為自己的太子之位鋪路,天下的功勞哪有比軍功更重的呢?
此時好好歷練一番,來日也好對匈奴作戰。
隨後,劉榮又向漢獻帝提了一個請求:讓晁錯隨軍出征。
晁錯過去曾經寫過不少軍事相關的政論,可見其實頗通軍事的,到戰場上做個運籌帷幄的軍師綽綽有餘。
此外,劉榮還存了一點小心思。
希望透過這種方式,讓晁錯遠離長安,躲開後面因為漢景帝一念之差而被誅殺的命運。
本來,劉榮就是隨口一提,沒抱什麼希望。
畢竟晁錯已經是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有是漢景帝的心腹。
在這種時候,漢景帝不太可能放他離京。
沒想到,漢景帝居然鬼使神差的答應了劉榮的請求。
他讓晁錯到洛陽去,和在長安的陶青配合,一起為大軍週轉糧草軍械、補充兵員、民夫。
晁錯接到命令之後,錯愕了一下,隨即奉詔。
這種時候,漢景帝把他派到前線,真不知道是器重他,還是疏遠他。
而提出這個建議的劉榮卻是十分的高興。
“晁錯離開了長安,應該可以逃過一劫了吧。”
劉榮如是想。
。。。。。。
從長安到洛陽,大約幾百裡的距離。
一路上,全是連綿不絕的大漢軍隊。
軍隊進行大約要半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