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過天來。
又是差不多的時候,劉榮帶著衛青等人第三次來到郭解的住處。
這可當真是三顧茅廬了。
一路之上,只見三五成群的遊俠們不斷,或步行,或騎馬,全都奔著郭解家而去。
各個佩刀帶劍,全都是以武犯禁之徒,
見此場景,劉榮不禁動容:
一是震驚於長安竟有如此多的遊俠?
二是震驚於郭解這樣一個布衣之俠,竟然能有如此的影響力。
劉榮知道,景帝時,是遊俠最有的輝煌時期。
馬上他們就會迅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對於遊俠這種社會角色的功過是非,劉榮並不想去過多的評價,那是歷史學家們的事情。
他只知道著名的司馬遷對於遊俠的評價很高,對於他們的消亡常常感到十分遺憾。
如果單純以黑澀會來理解他們,那就落了下乘啊。
遊俠的出現,有著深厚的歷史社會因素。
同時,遊俠這一群體,有著無窮的魅力:
他們的品行雖然不合於禮法,但他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千里誦義,不愛其軀,各個都是響噹噹的漢子。
他們在歷史的天空上綻放出了一朵別樣的煙火。
直到幾千年後,仍然為無數熱血少年所追捧。
。。。。。。
此刻,郭解家門口擺放著許多酒罈。
酒香四溢。
聽衛青說他家本就不富裕,經常連吃飯的錢都沒有。
這一次如此鋪張,恐怕又要破產了。
其實他原本幹過許多無本生意,家中很富裕的。
都是因為禮遇遊俠,厚施而薄望,如同江湖及時雨一樣,這才落了個一貧如洗。
不過對於這些,郭解絲毫不在意。
求田問舍,貪圖財物,豈是大丈夫所為!
長安方圓二百里內的遊俠們紛紛慕名而來。
每當有遊俠前來,郭解就迎上去,和對方暢快痛飲,談笑風生。
和當初對待劉榮的態度截然相反。
不過,劉榮並不在意。
他看著這眾多的遊俠來來往往的熱鬧場面,活脫脫一個大漢版武林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