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的話,那簡直就是大漢之福。
正當漢景帝思緒萬千的時候,門外傳來了腳步聲。
“御史大夫晁錯求見。”
聞言,漢景帝眼前一亮,終於來了。
。。。。。。
剛剛,晁錯正在家中和老父親下棋,接到皇帝的召見命令之後,立刻馬不停蹄提的趕來了。
他猜想,漢景帝的突然召見,定然和今天朝議時候的削藩策有關。
這些年來,他和漢景帝討論削藩已經不下數十次了。
但漢景帝總是十分的猶豫,畏懼諸侯因此叛亂,下不了最後的決心。
這一次,他無論如何也要幫漢景帝邁出最後的一步。
見到晁錯,漢景帝剛才還十分焦躁的心瞬間就安定了下來。
此人服侍自己三十多年,一直是他最信任的幫手,聰明絕頂,幫他解決了不知道多少難題。
他太相信晁錯了。
漢景帝簡要的將劉榮所提的推恩令說了一遍。
晁錯聞言,臉色大變,“這是誰的注意?”
漢景帝笑了笑,道:“這是榮兒下午對朕提起的。”
“恭喜殿下,榮殿下真乃天縱之資,推恩可稱無解陽謀。”晁錯嘆了一口氣,“哎,只是,可惜了。”
看著漢景帝疑惑地表情,晁錯繼續說道:
“如果從太祖皇帝時期開始推行推恩的話,想必如今諸侯割據的問題已經不復存在了。”
“如果從太宗皇帝時期開始推行推恩的話,諸侯王們雖然仍會有一定勢力,但也無法對朝廷造成致命威脅了。”
“推恩令想要發揮作用,最快也要一代人的時間,也就是二十年。”
“當下,我們再想用推恩的方法解決諸侯割據的問題,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
“一者,如今諸侯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叛亂已是箭在弦上。就算殿下願意等上二十年,吳王楚王又怎肯等上二十年的時間。”
“再者,推行推恩,是用鈍刀子去割諸侯們的肉,得利的是庶子,吃虧的是嫡子,推行起來必然阻力重重,想讓各地諸侯乖乖聽話實行推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者,大諸侯們早有不臣之心,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積累財富,訓練兵卒,就是為的有朝一日入主長安。就拿吳王劉濞來人,他痛恨陛下殺其愛子,反叛之心,天下皆知。削藩他會反,推恩他還是會反。”
說道最後,晁錯跪在在地,深切的說道:
“陛下,時間有利於諸侯,不利於我們。再拖延下去,諸侯們的實力只會越發強大,到時候勢必釀成更大的禍患。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臣請陛下早做決斷。”
漢景帝聽著晁錯的話,心中不禁有些失落。
他不得不承認,晁錯說的確實有幾分道理。
難道真的要在朝臣、太后都不支援的情況下,一意孤行,下詔削藩嗎?
他的神情有些疑惑,心中有些迷茫,喃喃說道:
“晁卿所言甚是,削藩他們會反,推恩他們也會反。他們就是一群養不熟的白眼狼。”
“只是削藩詔書一下,就在沒有挽回的餘地了。以後局勢會發展到哪一步,我們都難以預料。”
“朕今天詢問了太后的意見,她極力反對削藩,認為這是取亂之道。”
“晁愛卿,朕想先試一下推恩令。
“若是天下諸侯能夠安分守己,老老實實的推行推恩令,總是好的。朕已經做了二十年的太子,何妨再等上它二十年!”
“若是他們不能接受,咱們再下詔削藩,也未為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