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景監意味深長:“就拿臣來說,之所以上戰場,除了秦國危如累卵,我秦人不畏生死外,最大的原因便是一步一步向上爬,光耀門楣,封妻廕子。”
“同樣的這些文人士子,這些天下大才也一樣,他們所求,也不外乎三種。”
嬴渠梁雖然沒有接話,但目光一直落在景監臉上,他在等景監,將話說完。
因為景監說的,與他心中想法大致相同。
駕車的黑伯,見牛車上沒有了聲音,不由得開口,道:“那三種?”
“名,利,理想。”
景監輕笑,向嬴渠梁建議:“君上,百里前輩所言甚是,若君上頒佈求賢令,當許諾高官厚祿。”
“一如齊王建稷下學宮,只要名聲足夠大,就不怕文人士子不入秦。”
“如今我秦國確實貧瘠,也確實不如山東諸國,但,對於真正的大才,對於文人士子,同樣也是一處去處。”
……
牛車上,景監侃侃而談。
嬴渠梁一言不發,卻也受益匪淺,關於求賢令一事,大體上在心頭成型。
同樣的對於衛鞅,他也上了心。
之前荒也提及衛鞅之才,嬴渠梁也看重,卻沒有真正的重視起來,有了百里老人加持,讓嬴渠梁徹底的相信了衛鞅。
回到政事堂,嬴渠梁鋪開竹簡,提筆沉思,時間一點一點過去,竹簡上一個字都沒有落下。
手中青銅刀筆放下,嬴渠梁走到了政事堂牆壁上的天下軍爭圖前,望著秦國疆域發愣。
隨後。
嬴渠梁時而在地圖前發呆,目光始終落在地圖上,時而在大廳中走動,時而伏案思考。
就這樣,不斷地迴圈。
一直到破曉。
嬴渠梁站在政事堂外,黑伯在一旁護衛,看著天地間黑暗逐漸消散,一抹光線刺破黑幕,天地驟然大亮,這一幕,給了他深深地震撼。
天地破曉,萬物初始。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
受到啟發,嬴渠梁跪坐在榻上,開始撰寫求賢令,他不求文字如何精煉,文章如何雄齊,這一紙求賢令,表達的是他的決心與承諾。
……
嬴渠梁在撰寫求賢令,景監留下黑林,趁著夜色離開了櫟陽,向安邑而去。
求賢令即將出世,他需要為薛國大商的身份收尾,也需要為求賢令提前佈置。
夜色沉沉,如今的秦國就像是一頭病虎,秦國朝野上下,都在尋醫治之術。
貧瘠。
落後。
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籠罩在秦人頭頂上,這導致現在的秦人,變得極為的團結。
秦國朝野上下,都憋著一口惡氣,他們高喊著赳赳老秦,復我河山的號子,徹底的擰成一股繩。
不求升官發財,只求秦國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