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人氣、票房號召力,周子義這個標準,顯然更看重獎項。
獎項達標,才會看後面的人氣、票房號召力。
而且即便人氣、票房號召力不達標,最多也只會下降一個等級。
就比如周訊,在獎項方面達到名人堂的標準後,如果人氣、票房表現不達標,最多也只會降到一線,而不會出現拿了一大堆獎,最終卻只被排到了四線五線的尷尬情況。
超人氣明星被排到四線五線倒是很正常。
當然,憑藉少年的你、風聲、夜宴、畫皮等爆款電影的積累,周訊早已經達到名人堂標準。
之所以這麼定標準,倒不是周子義不注重票房。
相反,真讓他在拿獎卻虧錢和賺錢不拿獎中選一樣,他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電影離開獎項還能活。
但電影如果都不能盈利了,那這個世界上就絕不會再有電影生存的土壤!
而他之所以會把獎項的比重定得更高,原因有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追逐利益是人的本能。
無論周子義把票房比重弄得多高或多低,娛樂圈都絕不會忽視票房的重要性。
相比而言,現在的演員,對獎項,那是真的不看重。
絕大多數演員別說把拿獎當目標,他們甚至連出演這類電影的意願,都完全看不到。
少量有進取心的演員,在拿了一兩個獎後,也都會失去目標,開始擺爛。
連在圈內口碑算是非常好的黃博、孫虹雷、王保強、吳晶等演員,也都避免不了這種情況。
能長時間對拿獎這種事保持熱情的,算來算去,整個內地影視圈,也就周訊、張子怡兩人。
其中周訊還因為早已完成大滿貫,最近幾年也已經開始變得鹹魚。
也就是說,目前內地也就只剩被周訊壓一頭,還差一座金馬獎才大滿貫的張子怡仍舊對拿獎充滿幹勁。
也正是因為對獎項不看重,或者說沒有拿獎的壓力,娛樂圈才會越來越擺爛。
由此導致了演員們演技越來越爛的不爭事實。
不僅是備受爭議的小鮮肉們演技稀爛,中老年演員的演技,同樣是呈現整體下滑的趨勢。
而周子義現在要做的,就是要給這些吃老本的、擺爛的,重新制定一個目標,讓他們能有方向、有動力的敦促自己前進。
當然,這些東西也只能說起一個激勵作用,並沒有什麼強制效果。
對於那些臉皮厚、不在乎榮譽、只想賺錢的人來說,並不會有任何效果。
該擺爛還是會擺爛。
也正是因為考慮到這點,周子義增加了對應的片酬限制。
按他的限制,之前能在一部電影或一部電視劇拿上億片酬的所謂頂流,現在靠著微博、傳媒等不入流的獎一點一點積分的積累,上限也就能到個四線,片酬也將因此雪崩式的下滑到不足千萬!
雖然對普通人來說還是很多,但對之前隨隨便便就能拿八九位數字片酬的頂流來說,無疑是在拿刀割他們的肉。
如果說榮譽感是放在他們前面誘惑他們前進的美食,那對片酬的限制,就是拿起鞭子狠狠的抽他們屁股,讓他們不得不向前走。
當然,周子義也不否認,他給各大獎項評定的分數,有很大的私心。
比如金像獎。
實事求是的說,雖然就含金量而言,現在的金像獎確實趕不上金雞和金馬,但其中的差距,怎麼也沒有大到三個等級。
只是站在周子義的立場,金像獎作為一個華語電影獎,卻一直極力排斥在華語電影中佔據絕對主導作用的內地電影,那這種獎項還要它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