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太醫院便收到了幾包藥渣,李太醫仔細查驗後先稟報給了順慶帝:“先前臣給國公爺診過脈,國公爺除了有腿疾腰疾,其他並無大礙,但如今看起來,國公爺的身子倒是越來越不濟了。”
“怎麼說?”順慶帝越發不信這又是巧合。
他剛給姜行遠賜了美人,後腳姜行遠身體就不行了?
“回稟皇上,從藥渣上看,國公爺身子虧空得厲害,有燈枯油盡之象,全靠這些湯藥進補才能勉強維持。”李太醫稟報道,“其中這裡面有味聚魂草極其昂貴,而聚魂草是涼國獨有,可見三皇叔早就知道了國公爺的身子,暗中照拂。”
“也就是說,朕送去的那兩個美人,他根本就無福消受?”順慶帝若有所思地看著他,“李太醫,朕相信你的醫術不在許太醫之下,但若是出了差錯,朕拿你是問。”
“皇上,臣自知醫術淺陋,但從藥渣上來看,國公爺的身子的確是孱弱不堪,並不能人道。”李太醫忙道,“臣敢斷言,國公爺若保養得當,或許還有三五年之壽……”
“知道了,下去吧!”順慶帝不耐煩地揮揮手,又吩咐田喜,“朕懷疑宮裡有人往外傳遞訊息,你派人盯著點國公府,若有異樣,立刻來報給朕。”
田喜道是。
殷貴妃得知順慶帝起了疑心,趁機道:“皇上,聽說嘉和公主跟姜二小姐來往密切,想必宮裡的事,姜二小姐也是最先知道的。”
“嘉和通情達理,最是孝順,不該說的,她絕對不會亂說。”嘉和公主孝順,深得順慶帝歡心,不是殷貴妃一句話兩句話就能挑撥了的,他低頭看了一眼腳上的鞋襪,冷不丁吩咐道,“田喜,擺駕玉華宮,朕要去看看嘉和。”
嘉和公主見順慶帝親臨玉華宮,有些受寵若驚,忙命人端了她新做的點心過來讓順慶帝品嚐:“女兒聽聞父皇愛吃桂花糕,便學著做了幾次,到底比不上御膳房,還望父皇不要嫌棄。”
“難得你有心。”順慶帝最喜她孝順,嚐了一口問道,“既然已經做了好幾次了,怎麼不見你給父皇送過去?”
“不敢瞞父皇,女兒請御膳房的師傅過來嚐了幾次,不是太甜,就是不夠鬆軟,女兒就膽怯了。”嘉和公主挽著順慶帝的胳膊,嬌嗔道,“今兒剛剛出鍋,可巧父皇碰上了,女兒才敢獻醜讓父皇一嘗。”
“嘉和做的,當然是最好的。”順慶帝望著嘉和一臉乖巧的笑容,似乎不願意打破父女之間的這份難得的溫情,什麼也沒問,吃了一塊點心就離開了,臨走還囑咐她,“今日你母妃身子不適,所以沒有陪父皇一起過來,你去看看她吧!”
嘉和公主道是。
姜行遠帶著兩個美人去莊子上養病,他一走,偌大的宅子就空了下來,白天還好,尤其是到了夜裡,整個宅子越發顯得空蕩,阮媽媽對姜瑜道:“國公爺臨走有話,讓咱們先去忠義侯府小住,說到底,他是不放心咱們。@*~~”
前世殷清殷濂金榜題名,想來這輩子也不會有什麼偏差,姜瑜睡飽了,整個人也是容光煥發:“等過兩天放榜我再去,剛好給兩位表哥道喜。”
丁順和孟文孟武就住在外院。
加上姜離也帶了人手在這邊,她沒什麼可怕的。
許是白天睡多了,姜瑜睡不著,興致勃勃地拿了書坐在燈下看,她特意讓柳姑姑給她尋的有關玉石的書,大都是描寫西北那邊的,書名就叫《玉石記》。
前世她魂縈西北的時候,除了看趙桓允操練西北軍,就是去互市看玉石交易,這輩子她喜歡玉石首飾的喜好,也正是緣於前世。
柳姑姑和阮媽媽熬不住,姜瑜便讓她們去休息,自己披了衣裳繼續看書,心裡卻盤算著在京城開個首飾鋪子,如此一來,她便有了拋頭露面的理由,不管做什麼事也方便。
否則,她終日深居簡出,什麼事也做不。
成。
正想著,窗戶響了一下。
姜瑜起身走到窗前,開啟窗子,一隻貓從面前一躍而過,眨眼沒了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