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點,新皇登基已是必然,但畢竟他年紀尚幼。
所謂: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
所以登極後的第一件事,必然是設輔政大臣代為處置國事。
到時候,我會在朝堂上藉機提出讓你垂簾聽政。
只要我們抓住新皇年幼,離不開母親這一點,這事應該不難。
關鍵時刻,你不妨讓他哭一哭。
真正的難點在於,輔政大臣之位不能輕授。
在定下輔政大臣之前,必須先出手重組內閣。
我的建議是,我恩師李守中可為次輔,兵部尚書賈化也有資格入閣。
到時候,內閣之中就有半數可控,再加上你自己,才能避免權力架空。
同時,你還要向百官表明一個態度。
那就是會請陳勤之回來主持大局,只有如此才能平衡各方勢力。
尤其是,讓群龍無首的新黨暫時安心。」
這些就是馮一博此前交代的第二點。
兩人一唱一和,達成垂簾聽政之後。
元春就趁熱打鐵,將重組內閣的建議也落實下去。
被點名的三人聞言,反應各有不同。
李守中聽聞自己入閣,還直接成了次輔。
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看向馮一博。
若只是按例入閣,以他禮部尚書的身份自然順理成章。
可一入閣就直接成為次輔,八成是這個徒弟的手筆。
大機率,是在救了這位太后之後,和她提過這事。
他也來不及細想,就忙上前朝丹陛一拜道:
“老臣李守中,實在惶恐!”
“李尚書不必如此!”
元春抬手虛扶,直接道:
“先帝走的實在突然,陛下又年紀尚小,張閣老和陳閣老還都病重,如今大魏正需您這樣德高望重的老臣輔左,還望看在先帝的面上,莫要推辭!”
先帝都擺出來了,顯然元春怕遲則生變。
李守中聞言,也不搞什麼三請三讓了。
這個時候,他只能當仁不讓。
“太后和陛下如此信任,老臣若再推三阻四實屬不該,唯有日後鞠躬盡瘁,不負太后和陛下所託!”
元春滿意的點點頭,笑著道:
“那以後要勞李閣老多多擔待了!”
這邊,只一請一讓,就結束了入閣的流程。
另一邊,“被年老體弱”的夏蠃心裡可就不是滋味了。
誰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
尤其是他這個潛邸舊臣,景順帝的鐵桿。
一旦新皇登基,必然第一個讓他下課。
可即使他早有這個心理準備,但還是難免有些不捨。
李守中剛退了回去,他就出列一拜,一臉感激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