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順親王說的體面,就是為景順帝留個全屍。蛢
到了這一步,景順帝也沒得選了。
他苦笑著撿起繩子,步履艱難的了車。
忍著腿上的劇痛,將繩子往車轅上一掛?
又回頭看向忠順親王這個好弟弟,冷冷的道:
「「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如今朕就先去一步,在黃泉路上等著咱們兄弟團聚!」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也就是常說的「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其中,慶父就是「抗輈經而死」,也就是在車轅上吊死的。蛢
景順帝這麼說,顯然是在指忠順親王才是慶父。
也就是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
他這個皇帝雖先上路了,但真正的罪魁禍首早晚也要步其後塵。
就如慶父一般,逼死國君後不得人心。
最終要落得自縊的下場。
馮一博想得還更深一層,因為他知道慶父先後逼死了兩個國君。
都說人死之前極為通透,也不知景順帝此時,是不是想到了忠順親王不會放過小皇子,所以才會這麼說。蛢
忠順親王聞言卻面露不屑,哂笑道:
「皇兄還是別拖延了,趕快投胎轉世也輕省些。」
這話也是一語雙關。
既是在說你趕快上路,別想拖到援軍來救。
你自裁還輕省些,不然我就幫你一把。
也是在說,自己不會那麼快死。
你在黃泉路上註定空等一場。蛢
對於景順帝說的慶父之事,忠順親王極為不屑。
他遍閱史書,只看到「成王敗寇」四個字。
弒兄奪位最出名的,就是唐宋兩位太宗。
可不論是李世民,還是野史中的趙光義。
哪個篡位之後不是活得好好的?
景順帝自然明白,弟弟不會傻到給他活命的機會。
再拖下去,難免就要身首異處。蛢
「唉!」
為了維護帝王最後的尊嚴,他也不再說什麼廢話。
只嘆了一聲,就拖著中箭的腿,緩緩鑽到了繩套裡。
隨後,一閉眼,整個人放鬆了下來。
往車轅上一掛。
忠順親王還怕他走得慢,給兩邊使了個眼色。
幾個人上去七手八腳,連拖帶拽之下。蛢
景順帝很快就開始蹬腿瞪眼。
可即使舌頭都伸了出來,還有人試了試他的脈搏和呼吸,才朝忠順親王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