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黛玉還以為他也只是偶得半句,沒有更好的就不想狗尾續貂。
卻不知,馮一博也是實屬無奈。
因為這句看似美好,卻並非出自什麼情詩。
而是納蘭容送給朋友的一首決絕詞。
就連名字都是《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除了第一句惹人遐思,後面就充滿了怨氣和責備之意。
什麼“變卻故人心”,“故心人易變”,“薄倖錦衣郎”等等。
這要是真的將全詩說出來,他和黛玉的定情信物就變成分手宣言了。
妙玉也不是第一次聽到這句了,但還是不由被驚豔到,也跟著感慨道:
“雖只一句,卻堪比稼軒先生‘驀然回首’那一句了。”
她說的就是《青玉桉·元夕》中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珊處。”
千年以降,自從這闕詞一出,再無其他元夕詞。
一個是初見,一個是回首,都是驚才絕豔的句子。
其中蘊含的意境,也都勝過千言萬語。
姐妹倆都是才華橫溢,又敏感多情之人。
對這樣的詩詞,理解的更為深刻。
說到這裡,妙玉還看著妹妹,問道:
“那若再給你一次機會,讓你選的話,你會勸阻父親嗎?”
黛玉聞言沒有一起猶豫,就道:
“無論怎麼想,現在都已經是最好的安排了。”
說是無論怎麼想,卻連想都沒想就說了出來。
顯然,她早就想過這樣的事。
似乎覺得自己回答的太快,黛玉臉上微紅,忙又補充道:
“若是沒遇到馮大哥,父親可能都……”
這是在用馮一博救林如海的事,遮掩自己的慌張。
可說到這裡,黛玉又確實想到了某些可能,苦笑道:
“若真那樣,那我們姐妹還哪裡可能有閒情逸致討論這些?”
妙玉聽到這些也難免有些感慨,便沒有揭穿她的遮掩。
只是將那把鏤空凋花犀角梳拿起,問道:
“既然是最好的安排,那這把犀梳也合你的意了?”
黛玉見她還不忘勸說,忍不住又撇嘴道:
“哼!大魏可不時興以梳為飾,終究只是用來梳頭,自然沒什麼不合意的。”
唐宋都有斜插犀梳作為裝飾的詩詞流傳,但大魏卻少有人這樣做了。
黛玉這話的意思,顯然深得“在戰術上重視敵人,戰略上藐視敵人”的精髓。
總之,還是對寶釵有些敵意就對了。
妙玉一聽,卻忍住不調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