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還想繼續,李紈卻不給她機會,再次打斷道:
“認罰就先回去坐好,待我出題之後,再定如何罰你。”
她接管榮國府已經不短,氣勢自然和以前不同。
若是沒有點殺伐,如何鎮得住那幫刁奴?
可這般手段用在這裡,黛玉如何能受得住?
她此時被氣得真想大哭一場。
可馮一博在旁邊看著,又有些放不下面子。
黛玉咬牙片刻,臉上神情變換了幾次,最後卻也只能委屈道:
“謹遵稻香老農諭令!”
李紈見狀,才滿意的點點頭,也不再理她。
黛玉一坐下,就鑽到身邊寶釵的懷裡。
想到自己本是為夫君出頭,卻鎩羽而歸。
頓時委屈的抹起了淚來。
兩人你來我往,兔起鶻落。
實不遜於朝堂上百官對峙。
這讓馮一博看得咂舌不已。
可這兩個,一個是他師姐,一個是他未過門的媳婦。
雖說肯定是媳婦更近些,這時他也不好插嘴幫腔。
好在,女孩的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
這一邊,李紈當即宣佈道:
“今日開社,源於北坡散人一家,山中高士和竹影樵君,對蕉下客的愛護。”
另一邊,黛玉已經拭去淚花,
從寶釵懷裡掙脫,抬頭注意聽著題目了。
旁邊寶釵還朝馮一博點了點頭,表示已經勸好了。
馮一博見此,才算放下心來。
這時,李紈正說到了題目:
“不如就以東海為題,不拘格律,算是提前為蕉下客送別預演,也讓她將來想到今日,能記得咱們冬藏社的牽掛,如何?”
“好!”
眾女聞言,紛紛稱是。
她們大多都知道探春明年遠嫁之事。
探春聽到點名,便越眾而出。
雖然說的是她,此時卻絲毫不見之前的羞澀,而是落落大方的道:
“既然算是以我為題,那我就不作了,倒是北坡散人也在,不如讓他先作一首,以為今日開社點睛,如何?”
既然是為她而作,那她自然想要最好的。
而在場除了馮一博,誰還有這個能力。
眾女聞言,都看向馮一博。
她們其實大多都是期待他作詩的。
湘雲一聽,就跟著起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