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以來,馮一博努力讀書科舉,又屢屢立下奇功。
這才捲到瞭如今的地位,還在海外建立了龐大的勢力。
而有了這樣的基礎,要說他沒點改變世界的想法,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只是,這個改變,也要建立在自己過得舒服的基礎上。
因為他畢竟不是聖人,也不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
在生產力沒有質的飛躍前,他沒想過搞什麼大刀闊斧的改革。
最多是在自己的地盤,東海郡那邊進行一些實驗。
嘗試著打下一些工業基礎。
其實說白了,這個時代終究還是以小農經濟為主。
各方面的限制都還很大。
在工業基礎打下之前,即使他造反當了皇帝。
也不過是改朝換代,舊的權貴下臺,新的權貴上位罷了。
對於這個世界的改變極為有限。
而在生產力低下的社會中,就算是做了皇帝。
想要搞徹底的改革,也要面對極大的阻力。
這絕對是一個費力不討好,還不一定能成功的活兒。
何況,就算真當了皇帝。
只那些繁文縟節的禮儀,就累死個人了。
還不如現在嬌妻美妾過得舒心。
可話說回來,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種花家。
馮一博又想有個交代。
惠及子孫後代也好,給這個世界的種花家留點什麼也好。
他難免就想要做點什麼,
所以,馮一博才不停的佈局。
比如建立勢力,獻土歸附。
比如撰寫教材,開啟科學的大門。
比如打壓倭國,藉機竊取鑄幣權。
這一次,正好張松越自己撞了上來,利用劉正騙他一次。
而劉正又是個謙謙君子,對於朝堂的不正之風不滿久矣。
馮一博就嘗試引導他,進行一些思想形態上的變革。
至於這個變革會不會成功,其實都不重要。
失敗了也無所謂。
先進思想的種子一旦種下,早晚都會發芽。
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長成參天大樹。
當然,就算真的被劉正變革成功了,也一定不徹底!
這是時代的限制,也是社會形態的限制。
但到那個時候,馮一博就可以根據實際形勢站出來。
或是收拾爛攤子,獲取更大的權勢。
或是更進一步,來一場徹底的革新。
他隨手為之,就可能形成一場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