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越在景順帝登極之後,就以帝師的身份入閣。
景順三年,就成為內閣首輔。
這十餘年裡,他們師徒同心協力。
張松越一心以清除舊黨,穩固皇權為己任。
可實際上,直到這兩年太上皇臥病不起。
他們師徒才真正從太上皇的陰影中走出來。
也終於將舊黨勢力連根拔出,徹底清出朝堂。
而在那之前,隨著越發老邁。
張松越其實已經多次感覺力不從心。
也是在黨爭最為激烈的時候,他有了培養接班人的想法。
以期自己堅持不住的時候,也能有人能接手。
維護自己奮鬥多年的成果。
一開始,他看中的是馮一博。
不到二十歲的年紀,就進士及第。
放眼歷史也是出類拔萃的人物。
何況他的會試卷子驚才絕豔,讓張松越和景順帝都覺得受益良多。
然而,他年輕氣盛,竟在會試前竟頂撞了賈府老太君。
本來這樣的內宅之事也不算什麼大事,張松越隨手就能幫他解決。
可在宮中憋悶已久的太上皇忽然插手,藉機跳出來刷了一波存在感。
按理說,馮一博被太上皇針對,從狀元變成探花,
正是出手收服他的好機會。
可當時正忙於打壓舊黨的張松越,卻不想因為這點事兒,招惹太上皇這尊大佛。
請神容易送神難,萬一招惹得太上皇插手朝爭。
那對張松越和景順帝來說,實在就是得不償失的事了。
再加上,為了收攏江南士子。
李守中入京也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
而馮一博和李守中的關係,卻極為親密。
他一個座師,又如何能拉攏人家的衣缽傳人?
說白了,你認個乾兒子,能和人家親父子比?
衣缽弟子,可不比親兒子稍差。
不然,李守中也不會心安理得的讓馮一博養老了。
最終,為了朝堂大局。
張松越才會這件事不聞不問。
只在恩榮宴的時候,隨口安慰了馮一博幾句。
而頂上來的劉正,則成了他培養的接班人選。
好在,劉正也確實是個可造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