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各位“仁宗”可能真的信了讀書人那一套。
在被士大夫們限定的,“仁”的範圍內當一個皇帝。
從而被當作仁君的典範,還諡個“仁”字。
正是因此,馮一博更有些搞不清景順帝的心思。
他推崇李世民,到底是因為“玄武門之變”後。
李世民成功上位,並架空李淵這個太上皇。
因為有類似的境遇,才讓景順帝推崇備至?
還是因為,他真心認可李世民的治世方略。
或者說,他也想得到讀書的認可。
將來能得個“大魏仁宗”的諡號?
不管怎麼說,景順帝推崇李世民的事已經眾所周知。
馮一博引用《帝範》,也算是闡明自己認可景順帝的態度。
龍椅上的景順帝聽到這話,心中怎麼可能不認同?
在他這個位置上,什麼是賢,什麼是愚?
有時候已經沒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誰對他有用。
他現在倒是很有興趣,聽聽那人會如何回應。
可惜的是,那人卻沒接馮一博的茬。
而是朝丹陛拱手,直接道:
“臣彈劾馮淵,內外不分,君臣不明,與高麗、東海郡等勾連,侵吞此次議和利益!”
此人馮一博其實也認識。
他名為祁鏡明,是兵部主事。
出自紹興大族山陰祁氏,也是江南人氏。
說來,和馮一博還算師出同門。
也是李守中眾多學生之一。
李守中曾在國子監祭酒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餘年。
這個過程中,江南士子中進士無數。
當初,他能順利來京擔任禮部尚書。
除了有景順帝要立其為標榜之意,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那就是,內閣首輔張松越想要藉此,名正言順的收江南士子為新黨所用。
當時正是新舊黨爭最為激烈的時候。
哪怕,李守中什麼也不說。
只要將他放在禮部尚書的位置上,就會預設為投靠新黨的證明。
何況李守回京之後,還因為某些原因附和過新黨的不少提議。
即使他自問,都只是就事論事而已。
但這讓他新黨的身份卻再也洗脫不清。
而他在江南擔任國子監祭酒時期,考中的江南士子。
被新黨收編也就名正言順了。
甚至可以說是理所當然,這些人也再無半點心理障礙。
此時,看著這位算是同門的祁鏡明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