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又帶著龐大的利益回來。
李守中總不能再讓他稀裡糊塗的上朝,被人吃幹抹淨吧?
“短短半年時間,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嗎?”
一聽不止新鈔,連匯票都已經摺半兌換。
馮一博的心中也難免有些複雜。
也不知道是該慶幸自己早有佈置,將匯票全部出手。
還是該感慨自己所做有限,沒能阻止這件事的發生。
“是否貶值取決於信心,增發過快的結果就是蒸發。”
最後,他的慶幸和感慨,都只化作一聲嘆息,又道:
“我早說過,金融就是脫韁的野馬。”
說來,其實這事和他也脫不開關係。
東海郡手裡的匯票,本就體量不小。
再加上還有薛家的推波助瀾……
南京戶部的銀子,差不多就是被他們兩家擠兌一空的。
而匯票每年發行的數量是賦稅的二倍,本來就是超發。
一年一年積累下去,通貨膨脹自然在所難免。
若是按照費紘原本的設計,可能還會慢慢貶值。
但現在有人擠兌,一下就清空了戶部銀庫。
那接下來的崩盤就在所難免。
而且,不僅是匯票超發,朝廷還增發了新鈔。
這一下,超發的數額可就不止二倍了!
馮一博走後,為了讓邊軍儘快發兵。
遼東的軍餉又用了大量的新鈔。
也就是說,今年的稅賦都還沒收呢,就又開始超發紙幣!
對於這樣的情況,內閣也是束手無策。
即使景順帝想起了馮一博的奏疏,可想要亡羊補牢也已經晚了。
最主要的,就是沒有現錢。
透過戶部核算之後,最後只能頂著滿朝文武的壓力。
景順帝和內閣定下了一個減半兌換的法子。
希望能暫時緩解一下擠兌的壓力。
但是,就像馮一博說的那樣。
金融的事,很多時候是和信心有關的。
一旦開始減半兌換,朝野上下立刻就對紙幣失去了信心。
這一下,別說是減半。
就算是一成,也都爭相擠兌。
戶部因此不得不暫停了兌付業務。
若非馮一博的議和條款,及時送了回來。
估計這會兒所有紙幣都要成廢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