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一博一直想找個機會,親自去一趟流求。
雖然有運輸木料的船隻往來,差不多每個月都能收到彙報。
而且這一年裡,因為修建省親別墅,都中對木料需求大增。
馮一博每個月,甚至能收到兩次以上的彙報。
偶而有重要的事,狗子還會來府裡面呈。
可即使這樣,他還是想要親自過去看看。
因為很多事情,終究要親臨現場才能瞭解。
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出因地制宜的決策,
不然很容易紙上談兵。
現在可卿已顯出疲態,有些應接不暇了。
不然也不會主動找王熙鳳幫手。
若是他能過去,至少可以把管理制度進行一些調整和修正。
避免無意義的親力親為,讓可卿的雜事減少一些。
當然,如果可卿想像馮一博這樣,做個甩手掌櫃。
那還是不太可能的。
馮一博為了做甩手掌櫃,做了太多安排。
不僅在用人上儘量用自己人,還大搞平衡之術。
一切只為防微杜漸,避免任何一方獨大。
同時又耗費心力,開闢都中的木料買賣。
讓他能在都中遙控流求,掌控發展的大方向。
不至於因聯絡不暢,讓海外失去控制。
日常雜務他不會多插手,但重大事務必須要有馮一博的首肯。
當然,海外主事肯定有臨機專斷的權利。
但在專斷之後,也需要向馮一博說明原因。
就是靠這套管理辦法。
我們的黑龍王才能“人在家中坐,牢牢掌大權”。
而這些辦法,正是結合他的實際情況所制定。
那麼海外的實際情況呢?
他只能從可卿、狗子等人的日常彙報中一窺端倪。
雖然流求有了如今的規模,也還算發展的不錯。
但終究是隔海操控,很多地方還是不夠精細。
可惜的是,馮一博在都中著實脫不開身。
若是請長假,沒個好藉口不說,也容易影響仕途。
好不容易,年紀輕輕就官至五品。
這個時候,除了丁憂之類,其他長假就等同於留職停薪。
大好前程可不是這樣肆意揮霍的。
若是外放閩越,倒是方便掌控。
但他之前在江南剿倭,已經算是外放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