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何嘗不是被捧在手心長大的?
這話一出,馮一博只覺更加憐惜她了。
本來是在父母愛護下長大,現在卻寄人籬下。
不過溺愛孩子,賈敏應該也是傳承了史太君的。
想來,黛玉在史太君那也不至真的受苦。
“後又有人提議,說讓一姐妹做她的替身,也可算是替她入了空門。”
“我就想起,還有妙玉這個女兒,正好她娘又死了,無人照應,原想接過來養著。”
想起有個女兒?
正好死了?
這兩句話聽得馮一博心中悚然。
要知道,林家本就人丁稀薄。
就這仨瓜倆棗的,林如海還能忘了?
足可見其對庶女的薄情。
給他生過女兒的侍妾死了,他還道“正好”。
足可見其對妾室的薄情。
“於是就去信,安排她在祖墳旁邊的家廟中,隨我姐姐帶髮修行。”
“有我姐姐照應,也自不會虧了她去。”
林家的祖墳,在風水極佳的姑蘇玄墓山。
玄墓山下還有家廟鎮壓風水,名為蟠香寺。
裡面的主持,正是林如海的庶姐。
因丈夫死了,又無兒無女。
篤信佛道的她,便了捐些錢,在一個廟裡出家了。
這和捐官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林如海知道後,派人把她請回家廟裡修行。
一應吃用都由林家支應,以盡姐弟之情。
對自己庶女涼薄,對庶姐卻又極盡親情。
對妾室涼薄至極,死了都說“正好”。
對正妻又至死不渝,連續絃都不願。
人性的複雜,在林如海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她六歲時,為黛玉入了空門,如今十六歲,又要為了黛玉作媵。”
說到這裡,林如海難得面露慚色,嘆道:
“說來,我和黛玉都虧欠她很多。”
頓了頓,卻一臉希冀的看著馮一博,道:
“所以,一博你可莫要把她當一般妾室,慢待了去!”
額。
怎麼你虧欠的還要我彌補?
雖然心中吐槽,但馮一博自然滿口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