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做得很周到嘛。”陸離給餘秘書點了個贊,順手抓起右手邊的星力補充藥,“這藥要不換成維生素C吧,畢竟都是白色的。”
想要掩人耳目,在明面上接著裝成星力枯竭,那麼這“星力補充藥”便必不可少。
倒也幸好這補充藥不是藍色的,不然替代品可不好找。
“接下來,就來嘗試著做一下游戲吧。”陸離坐在沙發上,從隨身卡包裡取出三張星卡,平放在茶几上。
這些都是在從南極圈回來的路上製作的,和一般意義上的星卡有些區別, 可能更偏向“電腦配件”, 它們都是星卡遊戲機的組成部分。
遊戲。
這個詞對於陸離來說太熟悉了,他對前世電子遊戲的發展歷史瞭如指掌。
其實,前世的電子遊戲發展史並不長,只有短短几十年時間,卻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演化出極致的繁華。
最早的電子遊戲可以說是千奇百怪,甚至用來承載遊戲的機器,從現在看來也是有些離譜。
像是《陰極射線管娛樂裝置》,就是用八顆真空管來玩簡單的飛彈射擊遊戲;而《雙人網球》則是誕生在物理實驗室,能夠讓來訪客人在示波器上模擬打網球。
歷史滾滾向前,在計算機語言出現之後,這才發展出真正意義上的電子遊戲。
可見前世早期的電子遊戲,是受到科技發展限制的,因此才會從真空管上開始發展。
但是,這個世界擁有自己的科技樹,它有繁衍了幾百年的星卡科技,使得電子遊戲的發展根本不用從頭起步,反而能有一個更高的起點。
陸離打算直接從遊戲主機的概念入手,即“一個主機,分離的控制器,可更換的遊戲卡帶”,以此來製作一個“星卡遊戲機”。
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雅某利生產的家用遊戲主機——雅某利2600,只不過之後由某天堂製造的FC遊戲機更廣為人知一些。
如果說,FC這個稱呼或許依舊讓你一臉懵逼,那麼將這個名字替換成“紅白機”的話,可能就會熟悉一點了吧。
茶几上的三張星卡,最左邊的一張是“主機卡”,由電腦配件中的“核心處理卡”改編而來。
第二張是“控制卡”,內部構造參考了月球燈plus中能夠調整星卡輸出效能的迴路。
這張星卡的功能有點像前世的遊戲手柄,但是操作模式更像前世手遊的手機螢幕。
星卡的表面,陸離簡單地設計了幾個“按鈕”,並且給每一個按鈕都賦予了相對應的迴路。當使用者在不同位置,也就是不同按鈕輸入星力時,能夠對主機輸出不同的命令,從而達到操控遊戲的效果。
第三張則是“顯示卡”,參考了這個世界由星卡演變而來的顯示卡以及照明卡,使其成為“星卡遊戲機”的顯示屏,能夠直接在半空中成像。
這樣的設計還省去了冗餘的電子螢幕,使得這種遊戲機的可攜帶性大大增強。
“最後就是遊戲的選擇了。”陸離微微皺眉。
他作為一個前世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腦子裡在第一時間蹦出來的就是各類3A大作、網遊以及二次元抽卡手遊等等。
刨去遊戲性不談,這類遊戲還需要堆疊大量的遊戲素材,像是遊戲配樂、動畫、建模、戳人XP的立繪等等。
想要製作出這類遊戲,專門用來存放素材的星卡就要很多,而一張空白卡材的價值是30星幣,這是星卡產品逃脫不了的成本。
這種多素材遊戲,每做一份的成本著實有點高,不太適合作為最初的產品進行製作。
陸離搖了搖頭,喃喃自語:“先製作一些古早遊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