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秋現在望診已經有了中級水準,診脈雖然還沒有高階,卻也快了,論水平其實已經遠遠超過爺爺孟文山了。
他伸出手指,輕輕搭在江老頭的手腕上,一邊看著江老頭的氣色,一邊聽著脈象。
江老頭確實沒什麼太嚴重的病症,老年常見病,高血壓,再加上江老頭人胖,這人胖自然也就多痰,痰濁上蒙清竅就會頭暈、耳鳴。
“江爺爺您沒什麼太嚴重的症狀,一點小毛病,就是最近時常會感覺到頭暈耳鳴?”
江老頭猛然睜開眼睛,臉上露出了吃驚之色,他這幾天確實感覺到頭暈耳鳴,這才今天早上過來看看,想讓孟文山給他開點藥,他這個情況孟文山都還不知道呢。
“小秋了不起啊。”江老頭由衷的讚歎,這一次可是發自肺腑,沒有一點虛假。
江老頭不是醫生,但是經常和孟文山一塊聊天喝茶下棋,耳目渲染也知道一些,靠著診脈斷病,這可是了不起的手段啊。
孟文山心中也吃驚不小,不過更多的卻是得意,笑呵呵的道:“怎麼樣,我們家小秋水平還是不錯的吧?”
“不錯,不錯,很了不起。”江老頭點頭誇讚:“我們江村可要出一位厲害的醫生了。”
這一次江老頭沒用“又”,孟文山瞪了一下眼,不過也不介意,誇自己的孫子那和誇他有什麼區別?
“小秋啊,給你江爺爺開個方子。”孟文山催促。
“就用二陳湯吧。”孟子秋一邊提筆寫藥方一邊笑著道。
中醫人治病,很多時候都會給患者解釋一下藥方,如果有出處也會特意提一下。
要知道這世上有怪癖的人不少,一些人吃中藥是很講究的,特別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你開方不能隨便開,要是名方經方他才放心。
“二陳湯?”
江老頭一聽急忙搖頭:“這個藥不行,換一個吧。”
孟子秋一愣,停下筆問:“為什麼?”
這個二陳湯治療江老頭這個病症可是很對症的,他竟然不願意吃。
江老頭煞有其事的道:“常言說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這二陳湯能隨便吃?”
孟子秋一聽差點沒笑出來,這江老頭聽的俗語班數還真不少,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也不知道哪兒聽來的。
說起中醫,有不少俗語,但是很多俗語傳到現在都漸漸的變味了,脫離了原本的初衷,其中最常見的一個就是張老頭說的這個“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
還有一個就是“時來砒霜能活命,運去甘草能殺人”。
“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這個典故源於民國時期的袁世凱。
清代被推翻之後,袁世凱竊取了革命勝利果實,成了臨時大總統,當時他的身邊有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瑩組成了“籌安會”,鼓吹袁世凱稱帝,從而引發了袁世凱稱帝的野心。
這六人被人戲稱為“六君子”,袁世凱誕生稱帝的野心比作是生病的起因,所以有了“起病六君子”。
之後陳樹藩、陳宦、湯薌銘三人也為袁世凱鼓吹,不料袁世凱稱帝引起全國反對,袁世凱眾叛親離,這三個人又迅速倒戈反袁,導致袁世凱下臺病逝,因為這三個人兩個姓陳,一個姓湯,被人稱為“二陳湯”,所以有了“送命二陳湯”的說法。
“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原本只是一些人戲稱袁世凱倒臺事件,然而傳到現在,很多人對典故不清楚,卻因為這兩句話對二陳湯有了誤解,乍一聽還以為二陳湯是什麼毒藥之類。
再說“時來砒霜能活命,運去甘草能殺人”。
這個典故說的是一位糊塗醫生,醫術一般,粗心大意,有一次患者生病他抓藥的時候卻把一味藥抓成了砒霜,沒曾想卻稀裡糊塗治好了病,這個原因是因為他本就診錯了病,抓錯藥卻機緣巧合碰對了方,所以患者痊癒了。
因為這件事這位郎中名聲大振,找他看病的人絡繹不絕,有一次這位郎中因為粗心把藥方裡面的一味藥錯抓成了甘草,因而導致患者送命。
這位郎中也因此鋃鐺入獄,臨終前後悔自己學藝不精粗心大意,悔恨長嘆:“時來砒霜能活命,運去甘草能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