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恭喜宿主獲得技能點首次突破十萬,獎勵高階體質辨識技能,系統自動升級中,請稍候!
吃午飯的時候,系統突然響起一聲很突兀的提示
聽到聲音的時候還有些發愣,可隨之而來的就是狂喜!終於突破十萬了嗎?
“有這麼多嗎?”孟子秋有些不敢相信!
可隨之一想也就陰白了過來,
今天早上論文發表之後他已經陸陸續續獲得了不少的技能點,超過十萬也不算稀奇。
“果然啊,論文啦曝光啦之類才是獲取技能點的最佳途徑。”孟子秋心中唏噓,這短短几天,他已經累積獲得超過十幾萬技能點了,之前消耗的12000點已經差不多回來了,現在崇拜點的存餘是100001點。
大概檢視了一下後臺陰細,孟子秋這才關注剛才系統給的獎勵,高階體質辨識技能,一個永久高階技能。
白嫖的感覺真不錯!
“體質辨識啊!”孟子秋有些意外,這一次獎勵的永久技能很不錯,不僅僅是高階技能,而且還算是比較常用的,雖然實用度不像診斷、方劑、配伍等技能那麼高,卻也不算雞肋,比起理筋八法之類的手法技能強多了。
中醫治病講究一人一方,因人施治,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每個患者的體質都各有不同。
因為每個人的基因不同,先天后天的稟賦不同,生活環境不同,飲食偏好不同,起居習慣不同,這就造就了個體體質的差異。
個體體質大概可以劃分為陽熱之體,陰寒之體、痰溼之體、瘀滯之體、陰虛或陽虛、血虛或氣虛等等。
正所謂虛則補之,因其衰而彰之,實則瀉之,因其盛而祛之,同樣的病症,體質不同,表現出來的症狀也有差異,治療的時候方法也有區別,如果不能瞭解體質的偏差,醫者治療或者保健的時候往往就會出現偏差,更甚者會導致背道而馳。
比如屬於寒性體質的人一般多為脾陽虛、腎陽虛、陽氣虛,寒多熱少往往表現為畏寒怕冷、肢冷體涼、喜食熱物、小便清長等等,
熱性體質者多為陽氣過旺,或者陰血、**、陰液不足,使的陰陽不能平衡,多出現熱陽亢盛的症狀;
氣虛體質多由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養,比如早產、營養不良、偏食厭食等等情況造成......
不同的體質表現不同的特徵,用藥的時候倘若不能因人而異,是很有可能出大亂子的。這也是中醫治病講究一人一方的原因。
中醫治病不講病名,很多療法並沒有普遍性,即便是經典方劑也要辯證施用,而不能盲目跟從。
影響最大的例子就是上世紀末,RB厚生省就因為《傷寒論》裡面的經典方劑小柴胡湯鬧了笑話,導致多人喪命。
當時RB宣佈對小柴胡湯應用現代醫學、藥學,確認小柴胡湯對改善肝病患者的肝功能障礙效果顯著,所以批次生產,短時間內小柴胡湯幾乎風靡全球,同時服藥的RB肝病患者就出現了百萬人次,甚至當時RB還打算申請專利,禁止中國使用小柴胡湯藥方,並且要求中國每開出一劑小柴胡湯就要支付他們一定的專利費。
最終轟轟烈烈的小柴胡湯卻因為有患者死亡而走向衰亡,甚至一些人直接將矛頭指向了小柴胡湯本身。
甚至當時很多學者專家都參與了討論,有的甚至從辨病和辯證的角度進行論證,有的從西藥藥理和中藥藥理來進行辯證。
可是大多數的專家學者卻忽視了一個事實,忽視了一個極其重要而又淺顯的問題。小柴胡湯可以治療中醫的肝病,然而中醫的肝和西醫的肝臟卻沒有一毛錢關係,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再說,即便小柴胡湯醫好過肝病患者,也沒見中醫人遇到肝病就用小柴胡。
這就好比很多中醫國手名家都有過治癒癌症的病例,卻也沒見某位國手對外宣佈自己攻克了癌症,癌症依舊是不治之症。
能夠清楚辨別患者的體質可以說是一位中醫大夫的基本功,清楚患者的體質不僅僅在治療方面對醫者有著很大的幫助,同樣對於患者的保健、恢復、亦或者對疾病的預防也有很大的幫助。
“不錯的技能,而且還是高階。”孟子秋非常的滿意。
這一次獲得一項高階技能,同時技能點已經突破十萬,他終於可以兌換一個國醫級別技能了,
孟子秋一邊發著愣,一邊吃著飯,突然一個屁股在孟子秋的對面坐下,李雲龍端著餐盤笑吟吟的看著孟子秋:“發什麼愣呢?”
“李主任。”孟子秋急忙打招呼:“我在回顧剛才的病案,看看自己還有什麼不足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