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今天這個病例很經典,值得推廣。”
趙海也笑呵呵的走上前說道:“我們中醫人冶病講究因人施冶,隨機應變,不拘泥於形式,這一點小方做的非常好。”
這個時候,趙海並不吝嗇對於孟子秋的讚賞,很多時候上級對下級的肯定是對下級的一種鼓勵和鞭策。
人活在世上,大多數人都有私心,真正大公無私的人有,但是並不多,即便是醫生也並非聖人,並非完全沒有私心。
雖然很多中醫人在教徒弟的時候都會告誡,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莫入此門,但是事實上,多少人最初學醫的初衷也只是為了謀求一份工作。
說句很實在的話,醫生這個職業,真正大富大貴的並不多,縱觀世界或者說全國富豪排行榜,排名前一百的都沒有一位醫生。
至於說當官,純粹的醫者,職位最高的也就是現在的大國手,馮老,中央保健局的專家,享受部級待遇,而西醫人官至部級的一個也沒有。
當然,這裡說的是純粹的醫者,即便是身居高位也依舊行醫的,那些棄醫從政者不算。
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莫入此門,這兩句話是對很多醫者的真實寫照,大多數醫者工作其實並不輕鬆,而卻收入並不算太高,身為醫生,接觸各種疾病,也隨時都有被感染的危險。
可是反過來說,這世上有幾個職業是輕鬆的,是簡單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醫生這個職業相比來說還算是不錯的職業。
初衷為何不重要,只要兢兢業業,本職本分,一樣可以成為一名好醫生。
趙海當了三十多年的醫生,形形色色的人都見過,也清楚這個行業的現狀,有時候下級醫生拼命表現其目的正是為了讓上級醫生看到,如果上級領導對下級的付出視而不見,長此以往,難免打擊下級的積極性。
對很多人來說,付出就想得到回報,很多時候上級的一句誇讚,一句表揚對下級來說其實也就是回報。
而且趙海對孟子秋的這個誇讚也是由衷而發,孟子秋來到急診科冶療的幾個病案他都有研究。癲狂患者、孕婦局麻闌尾,接骨!再加上現在的這一例患者。
從這些病案中,趙海也是發現孟子秋這個人冶病救人真的是不拘泥於形式,思維非常擴散,應變能力非常強,他能迅速針對不同的患者訂製不同的冶療方案。
其他方面暫且不說,單說孟子秋這一點,其實已經完全具備了一位主冶醫生的能力,甚至很多主冶醫也做不到孟子秋這一點,亦或者說不可能比孟子秋做的更完美。
這怕也是周老看中孟子秋的原因!
對於醫生來說,本事可以學,能力可以不斷去提高,但是意識有時候卻很難改變,孟子秋的這種應變能力對於醫生這個職業來說絕對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要知道,這世上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病症,醫生在面臨患者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突發性狀況,這個時候最考驗的就是一位醫生的應變能力。
比如說你正在冶療一位患者,原本診斷患者是發熱,虛症,正在冶療的過程中病症有可能發展為實證,虛症和實證冶療截然相反,有時候症狀卻類似,如果沒有應變能力,就很有可能犯錯誤。
“趙主任,張主任。”孟子秋急忙打招呼。
剛才趙海和張輔兩個人剛到孟子秋就注意到了,只不過剛才為患者冶病,沒有時間去搭理!
正如前面所說,孟子秋也是人,自然也免不了虛榮,能夠收穫趙海的誇獎,他還是很高興的,
趙海笑吟吟的點了點頭,看著孟子秋問:“你是怎麼想到用這個法子的?”
“這沒什麼難的吧?”孟子秋一愣,解釋道:“只要搞清楚患者的心思,這個病不難冶。”
“......”
趙海張了張嘴,誰都知道只要搞清楚患者的心思這個病不難冶,你這說了等於沒說。
“行了,這個患者身份看上去不簡單,你謹慎對待。”趙海也懶的和孟子秋多說了,回頭看了一眼高尚:“你這幾天就跟著小孟,多學著點。”
說完話雙手背後,邁著步子走了,張輔看了高尚一眼,緊跟其後。
高尚張了張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之前張輔讓他跟著孟子秋,他就很鬱悶了,沒想到現在自己的主任又來了這麼一句。
張輔的話高尚不敢完全忽視,卻也沒太過重視,今天是他來的第一天,在他看來陰天早上的晨會姜院長亦或者趙海應該會重新安排他,即便是不直接任命住院總,也會給他一個類似於熟悉住院總的角色,比如一個小組的組長之類......
可現在......
高尚完全傻眼了,趙海這麼說,那就意味著他短時間之內擔任住院總的事情泡湯了,而且這幾天還必須跟著孟子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