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父轉院 (第3/3頁)

古時候沒有照相、錄音、錄影等技術,更沒有如今之電腦繪圖等簡便的顯示和畫圖方法,若要用文字形容一個脈象給學子們瞭解,有相當的困難。

因此,中醫的先聖先賢們,上觀天文,下察地理、水流……等,找出許多很貼近的形容詞語,用來形容脈象,使後世的中醫學子們能夠以較輕鬆的方式,掌握脈學的豐富知識。

在這兒,選一些古時候醫生們形容脈象的詞出來,由此希望能瞭解古人在使用語詞上的天才。

“來、去、疾、遲”,脈由沉部向浮部跳出來的感覺叫“來”,由浮部向沉部回去的感覺叫“去”。有力的、快速的叫“疾”,無力的、慢速的叫“遲”。

《傷寒論·平脈法篇》:“初持脈,來疾去遲,此出疾入遲,名曰‘內虛外實’也。初持脈,來遲去疾,此出遲入疾,名曰‘內實外虛’也。”形容了把脈之時,如果發現它從下往上跳出時的脈狀快速而且有力,可從上往下的脈狀慢速且無力的就是“內虛外實”,相反的,就是“內實外虛”。

“大、小”,就是脈動有大的、有小的樣子。在脈管的底部感覺脈之“本”,在脈管的上面感覺脈的“頭”。《傷寒論·平脈法篇》中“假令脈來微去大,故名‘反’,病在裡也。脈來頭小本大,故名‘覆’,病在表也。上微頭小者,則汗出。下微本大者,則為‘關格’不通,不得尿,頭無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榮、衛之氣有強盛的、有衰弱的;強盛的用“高”、“章”、“綱”形容;衰弱的就用“惵”、“卑”、“損”來形容;榮、衛之氣正常的、不強也不弱的,用“緩”、“遲”、“沉”形容。

把脈的時候,想要知道病氣之在表、在裡,需要在寸口的浮部或沉部去探尋。這可以用指頭壓按以感覺它們,按壓的力道應該如何,用什麼詞來形容呢?有一種叫作“菽”的豆子,屬五穀類;聰陰的醫生們就用菽的重量來形容下指的力道:“脈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肺氣’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氣’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氣’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氣’也;按之至骨者,‘腎氣’也。”不同的部位還代表了不同的臟腑部位。

光是感覺脈動在浮部、沉部的狀況下,就有許多不同的脈象用以形容:例如“濡脈”、“弱脈”、“革脈”、“牢脈”、“實脈”、“散脈”、“芤脈”、“伏脈”。

無力的脈,如“浮而無力,謂之‘濡’。沉而無力的,謂之‘弱’。浮中沉俱無力,按之且大,渙散不收謂之‘散’”。

極度有力的脈,如“浮而極有力,謂之‘革’。沉而極有力,謂之‘牢’。浮中沉俱有力,按之且大謂之‘實’。”

還有:“浮沉有力,中取無力,謂之‘芤’。按之至骨,推尋始得,謂之‘伏’。”

這些都是以浮沉的部位,兼以形狀的變化,而有不同的脈名。

把脈,還要看脈的跳動速度。脈跳動的速度,也有不同的形容詞,可用以敘述;可以用“遲、數、緩、疾、結、促、代”等來形容它們。古人沒有鐘錶,不能用鐘錶數秒,他們卻知道用每次呼吸的心臟跳動次數,又叫作“至數”,來形容脈的跳動速度。

吳父脈向之紊亂,是孟子秋這才沒有想到的!

一時之間也是讓他不由的眉頭緊鎖!

看來自己還是低估了這次的病情!也高估了自己目前的水平!

看來需要兌換一下國醫級別的技能才可以了!

可是兌換國醫級別的,自己目前技能點似乎還不夠!

這一下子,不由的讓孟子秋犯難了!

看著孟子秋遲遲不說話,吳伊人內心也是緊張的揪了一下!

忍不住的開聲說到:“孟醫生?”

“哦!”孟子秋隨後也是反應了過來!笑了笑!

拍了拍吳父的手!沒什麼,剛才想事情,想的出神了!

您的身體,沒什麼大概!

小問題!!

“看吧!我就說是小毛病!伊人這丫頭不聽!非要住院,這不浪費錢嘛!”吳父聽到後,顯然也是比較開心!

孟子秋點了點頭後,叮囑了幾句後,也就走了出去!

最新小說: 從首富開始模擬人生 花村美嬌娘 華娛:這個明星很接地氣 重生之超能兵王 掌權人 女王的御前侍衛 這球隊經理我不幹了![主排球] 都市之穿梭萬界 都市最強裝逼系統 崛起,從撿破爛開始 極品廢婿 作為英雄復活的我竟成了偶像 重生後我只做正確選擇 幽冥巫師 從Jay開始的華娛 殺神重生回都市 妖孽醫生在都市 鄉村上門醫婿 修仙帶著作弊器 三國之大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