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炎已經被撤職,宋雲就不再恢復他節度使的位置。
這種節度使的獨立性太強,集軍政財權於一體,甚至還能世襲,還是少一些比較好。
既然李庸把隴右節度使這個職位給撤了,宋雲自然沒有重啟之理。
不過對皇甫炎依然委以重用,讓他統率收編來的河西、隴右守軍,雖然整體戰力一般,加一起也有十萬人了。
劉師仁統領其中的騎兵,擔任皇甫炎的副手。
這一連串的行動,都是基於宋雲絕對的實力碾壓,因此相當順利。
三道收編完成,再往東,便是河東道。
河東節度使薛銳在張仙客的勸說下,也公開宣佈奉安西為正統,不過仍然保持自治。
宋雲沒有再提供精血血氣,這玩意兒釋放多了會消耗元氣,影響自身實力,用了兩次,控制住張仙客和皇甫炎,便足夠了。
河東道離安西較遠,鞭長莫及,暫時先名義上收服。
等安西朝廷的實力壯大起來後,再收編不遲。
唐國北部,共有朔方、隴右、河西、河東、關外五道。
除了東北部的關外道,已經被遼國和魯國瓜分吞併。
北方的其餘四道,盡數歸於安西。
朔方道和河東道是節度使自治,河西道和隴右道都直屬朝廷,聽從宋雲和新唐王的號令。
……
隨著各路使者回歸,發生在安西的這一場大戰,也就迅速傳遍天下。
宋雲連敗李庸、北原、景國的三路大軍,斬殺四名鎮國尊者,擊退烏維單于和景毅王。
一人一劍,敗盡強敵。
一戰定鼎西北,打下千里版圖!
雖然是藉助了氣運之力,但這戰績也足夠令人震撼。
尤其是一記爆炸滅殺十幾萬軍隊的手段,讓各方勢力的高層都心驚膽顫,試圖搜尋相關的情報,研究宋雲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然而,親眼目睹爆炸的,就只剩烏維單于了。北原人和中原各國基本沒有往來,情報也流通不了。
但各國高層沒有放棄努力,都在下令搜尋情報,找到剋制宋雲的方法。
因為,宋雲憑一己之力,打亂了當今戰爭的固有模式,讓各國都有些手足無措。
諸國混戰百餘年,打法基本都是兵對兵,將對將,尊者對尊者。
大部分時候,只有兵將上陣,相互攻伐,尊者僅在關鍵的時候才會出手。
有時候,一方連續大敗,底下計程車卒都打完了,鎮國尊者還好好的,選擇投降或者遁走,這也很常見。
畢竟已是站在凡世頂端的人物,只要不作死,總有一條出路。
這樣一來,尊者之間的戰鬥往往比較謹慎。
沒有誰會在戰鬥中頂著壓力,非要去擊殺敵方計程車卒,平白消耗體力。
有這個力氣,直接打敗敵方的尊者,戰爭不就贏了?
而且敵方尊者也能選擇出手屠戮。
結果就是兩邊強者相互屠殺對方計程車卒,戰爭就得不償失,失去了意義,還不如只派尊者上陣單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