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腦袋裡,不斷回憶著「一號」比的那個口型。
他雖然不太會唇語,但經過他的反覆回憶、對比、自我嘗試,他幾乎可以肯定,「一號」最後說的是兩個字。
「翁建…
…」
順著這兩個字,可以很自然地得到一個名字。
「翁建章!」
鄭懸舟倒吸一口冷氣。
這就是全體長明官反覆對比秘卷庫中浩如煙沙的卷宗資訊、並順著「遲江川」這個名字,一路順藤摸瓜,得到的最終答案嗎?
難道,亡國之因真的與「翁建章」有直接關係?
沒來由的,鄭懸舟回憶起了當初玉面統領晉文恕講過的那個故事……
想起了翁建章生前的名場面。
那一日……
留下殿後的翁建章,僥倖逃脫一死,回營後直接砍了上官的腦袋!
當時,鄭懸舟還結合現實、與翁建章年輕時說過的話做過對比,對比後的結果是這樣的——
「朝堂上,你是君,我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如若我僥倖沒死、死裡逃生,那……事後,讓我死的人,一個都別想活!我管你是什麼皇帝!」
沒來由的,鄭懸舟想到方才推測出的第三方力量——「滅齊黨」。
難道,「滅齊黨」居然會和翁建章有關係?
難道,滅齊的計劃,是翁建章制定的?
可他是怎麼做到的?
有「帝」之一途作用之下,翁建章這種堪稱「封疆大吏」的大人物,是根本無法瞞過開平帝、假死還生的……
所以,翁建章應該是真的死了!
難道他居然有在死後、都能覆滅大齊王朝的運籌帷幄……?
遺計滅大齊?
鄭懸舟拍拍腦袋,覺得自己這個想法有些荒唐。
他對於翁建章的瞭解還是太少了……
不能只以「一號」查到的蛛絲馬跡、以自己的憑空猜測,就草率的敲定如此重要的結論!
看來,這又是一個值得調查的方向了。
鄭懸舟在腦海中翻開之前「暴徒」拿給「算師」的有關「古齊亡國之因」的資訊……
這是「暴徒」從千年以後的融道宗那裡得到的,融道宗能在大齊滅亡後,苟延殘喘的活下去、還延續了一千年,這裡面一定有隱秘。
也許,融道宗還曾親眼見證了古齊的滅亡。
所以這份資訊很有價值。
他總結著資訊裡的重點,用畫思維導圖的方式,在宣紙上不斷勾畫。
順帶著,將此前得到的所有線索,都匯總到一起。
在此以前,必須要明確一件事,大齊的亡國之因絕不僅僅只有一個,是多方因素影響下導致的。
只有在所有的問題,都趕在同一點爆發時……
才可能出現「暴徒」和「制衡師」曾說過的:天崩地裂、江山崩催。
這一點明確以後,後續的資訊匯總、穿針引線,就會很順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