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最接近梧陽城外主官道,來往的行人多、附近的普通村莊也多。
民夫村的民夫,是沒有閒錢找人算卦的。
他倒是可以給人免費算卦,來嘗試收集“死亡畫面”,但想想那個場景……他在民夫營裡,拉到個人就問“要不要算一卦?我算卦很靈的!”,怎麼看怎麼像江湖騙子好吧!
所以,還是正經擺攤比較靠譜。
以前,他擺攤只能在民夫村外不遠處。那邊也有官道不假,但相比這邊要更偏僻、附近也只有“紅薯村”一個村子是非民夫村,要碰運氣才能遇到行人。
攤前甦醒時,找鄭懸舟算卦的中年婦人,就是“紅薯村”人。
這一擺攤,就是一整天。
他帶了乾糧、所以中午也沒回去。有江都領和周副統領罩著,他也不怕弟弟妹妹在家會被人欺負。
這年代、百姓普遍比較迷信。
要是鄭懸舟前世在大街上擺個這樣的攤,估計擺到天荒地老也難碰到顧客。
可在這裡擺攤,幾乎每個路過的人,都會下意識往這邊看一眼。有些人還會摸摸自己兜裡的銀子,回頭率非常高。
也許是附近沒什麼人擺攤算卦,物以稀為貴。而且鄭懸舟定價很隨意,有就多給、沒有就少給,吸引了不少注意力。
所以這第一天、生意還不錯,遇上不少求卦的。
要算的很多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算一算前程、或是算算地裡的收成……
突破第一境後,凝練了三根靈念絲線,他的精神意識有了極大提升,對圖書館的掌控更加得心應手。
現在的他,可以透過意識主觀來操控使用圖書館的預示畫面,不會再出現之前無意識跳出畫面的情況。
只有他想算、並用意識撬動,圖書館才會給出對應畫面。
這就可以把三次機會用在刀刃上,方便多了。
遇到正常求卦的,鄭懸舟都會先察言觀色一番、再言語試探一番,然後順著對方想要的方向說兩句討人歡心的話,往往都能掙到銅板。
“金評彩掛、全憑說話”,確實沒錯。
只有遇到他認為可能指向“死亡畫面”的求卦者,他才會動用圖書館。
截止到夕陽西下,他一共用了兩次圖書館。
第一次,有人要他算“近日黴運纏身、何時才能雲開霧散?”
鄭懸舟認為黴運也許伴隨死亡,所以用了圖書館。
圖書館給出畫面——求卦者被擠到水裡,然後被路人救上岸。
他下意識有些失望,因為畫面裡沒人死……他分析著畫面表達出的意思:求卦者落水被救,黴運散去。
所以他給出回答:“大難不死,方有後福”,掙了一枚銅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