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歐洲足壇三冠王的中場核心和鋒線球星,配不上最佳?
必須是最好的!
雙方球員返回更衣室,直播間裡的解說員心情很不錯。
畫面上播放著上半場的三個進球畫面,球迷百看不厭。
現在解說員說什麼話,球迷都覺得好聽,順耳。
中場休息的時候,卡馬喬做出了換人調整。
換下龍瑜,換上楊續。
這樣的調整大家都很理解。
畢竟球隊三球領先了,讓主力球員休息一下,沒問題。
一週之後還有對陣阿曼的比賽,那場比賽同樣要贏。
不過龍瑜卻有些不樂意。
卡馬喬不斷安撫,他也不好多說什麼。
如果說多了,好像顯得不信任隊友。
畢竟自己在國家隊還是年輕人,也不能太過囂張,不顧隊友的感受。
而常明則眉頭緊鎖。
上半場能取得三球領先的優勢,龍瑜功不可沒。
打澳大利亞這樣的對手,龍瑜的身體優勢特別明顯。
而且開場就把對手打懵了,讓對手看著他就發憷。
這讓龍瑜接下來都獲得了巨大優勢。
華國人很喜歡講“團隊”,這沒錯。
比如這場比賽,剛剛李威風就在更衣室表揚所有人,說上半場的成功是團隊的功勞。
但是常明很清楚——上半場的成功,龍瑜功勞過半。
如果沒有龍瑜的支點作用,華國隊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好的表現。
就算是自己在場上,也很難帶著這支華國隊打成這樣。
或者說,根本不可能。
現在的華國隊,絕對不是一個常明能帶得動的。
就算是巴薩鐵三角哈白布都來,也不行。
下半場比賽,不好踢了……
下半場華國隊陣型沒變,還是4312。
不過,跟上半場完全不一樣。
垂頭喪氣的澳大利亞人回到球場上,他們很快就發現。
對面的大個子下場了?
做替補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