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兩位院長,就連其他科研組的工作人員都有些震驚。
大家都知道楚皓這一路的神奇經歷。
但只有真正接觸到本人,他們才知道這位年輕人身上到底蘊含了多少奇蹟。
但轉念一想似乎這也不算什麼。
無論是盾構機還是光刻機,這兩樣大國重器的技術資料都是他研究出來的。
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合常理的事。
但也沒有人能夠往外掛上面想。
大家都是搞科學的,這完全不符合科學道理嘛。
所以最終也只能將原因歸功於楚皓是一位絕世天才。
而楚皓之所以要一直進行零件組這邊的打磨,究其原因還是為了訓練自己的操控能力。
因為光學鏡頭那邊的製作從目前看來也只能依靠他
只有他無比的熟練,在光學鏡頭鏡片之上的打磨上才能有機會成功。
當然,只要他能夠將這門技術不斷熟練那麼成功也是必然的。
即便是ASML他們的鏡片也是透過供貨商那邊製造出來的。
那麼別人能夠將鏡片打磨到合格的要求,當掌握了這方面的工藝手段那麼他們華夏沒理由不會成功。
又是半個月的零件打磨,這段時間楚皓完成了四個重要零部件的雕刻。
這也讓他明白了光刻機為什麼會難造。
整整半個月,他還是開了掛的,結果也只能完成四個零件的精微雕琢!
看起來似乎進度很快。
但是它足足有好幾萬乃至上十萬個零件啊!
這麼一算一下來這個研發週期可就長了。
但好在也並不是他一個人在進行這些工作。
身邊的小組成員,以及還有大量的零件都外包出去了,要不然楚皓真的一眼看不到頭。
而在對於零件進行打磨的過程中,楚皓的手藝活也越發的熟練。
現在他又開始嘗試回到光學組進行鏡頭方面的研製。
而光學鏡頭對於鏡片的要求非常之高。
甚至於要超過於這些零件的精微程度。
只有鏡片達到了要求,光刻機的鏡頭才能清晰,在晶片印製的時候電路等方面才不會出現問題。
因為光刻機生產晶片說白了有點像是列印照片。
只有鏡頭清晰度越高,那麼硬印製出來的晶片質量才會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