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次的專欄標題也被命名為:神奇的“新材料之王”石墨烯!
【主持人:楚教授咱們最近討論的口頭禪都是石墨烯,那麼這個石墨烯究竟是怎麼製備出來的呢?】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楚皓已經不知道回答了多少遍了。
所以幾乎是倒背如流地開始複述。
“石墨烯一般有兩種製備方法,一種是自上而下的剝離方法、還有一種就是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
自上而下的剝離方法一般是這種撕,並且其實都是用化學方法去撕。
自下而上的合成方法,以比較典型的有氧化還原法舉例。
製備一公斤的石墨烯需要50公斤的濃硫酸、3公斤的高錳酸鉀和一噸的水。
可以想象一下,大量製備石墨烯粉體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廢水,這其實對於環保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所以也希望電視機前想要踏足這個領域的朋友要三思而後行。”
主持人:“也就是說如果私人制備石墨烯沒有一個嚴格的程式是很容易破壞環境的是嗎?”
“是的沒錯。”
【那麼楚教授石墨烯究竟有多厚呢?】
“嚴格意義上講,只有一個原子層的石墨片,它才叫石墨烯。
通常情況下,如果從工業上的實際應用來說,我們一般的共識是10層以下的石墨片可以稱之為石墨烯。
在這之後就是普通的石墨材料、石墨粉而已。”
楚皓的話算是給石墨烯定下了一個結論,十層以下的才能算是石墨烯!
畢竟是奈米材料,如果太厚還有什麼意義呢?
“說到這裡我也給大家提一個誤區,不是有了石墨礦就可以做石墨烯!
石墨礦的確是可以產石墨烯的。
但石墨礦是製備粉體石墨烯的一個技術選項,但絕不是唯一選項。
不等於說有了石墨礦,就可以做石墨烯。
因為這條路從質量控制、環境保護和綜合成本上講,它未必是最好的路,也未必是大家都願意選擇的路。”
“最後,作為石墨烯這個新材料的發現者,我能說的也只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
石墨烯肯定是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的。
但是妄圖透過它進行斂財的朋友可以洗洗睡了。
一個新技術、新材料,如果用高德納的技術成熟度曲線來描述。
那麼它將涉及到五個階段:技術萌芽期、期望頂峰、泡沫谷底期、爬坡期、穩定應用期。
而現在的石墨烯無疑還處於技術的萌芽期,或者說期望頂峰,也就是狂熱的炒作階段。
當這個階段漸漸冷卻,那麼當科研人員沉下心來,這個新材料新產業也就自然會進入屬於它的發展期。
俗話說得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在那些局外人想著如何利用石墨烯賺錢之際,各國的科學家已經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份新材料背後巨大的科研價值。
尤其是航空塗裝以及太陽能發電問題之上。
這也是石墨烯最容易運用到的領域。
而當楚皓在華夏接受電視臺採訪之時,劍橋大學中的研討會議還在召開。
【我認為這就是一場學術騙局,見鬼,這個楚皓簡直就是一個大忽悠!】
一名大鬍子坐在沙發之上振振有詞著道。
但當他說完這個大鬍子就後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