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 楚皓對於石墨烯的研究論文已經編撰完畢。
接下來的任務便是將其投稿發出去。
雖然這份新材料的意義重大,但是想要真正將其運用無疑是非常困難的。
哪怕是在二十年之後也只是運用到了一些民用科技層面。
軍工有沒有用到楚皓不清楚,畢竟這也不是他該知道的事。
而這也就意味著楚皓並不用擔心石墨烯會是什麼保密材料,畢竟說到底它的戰略意義並不大。
至少在現在看來是這樣的。
如果說楚皓髮現的新材料是某種合金,別說是公開發表論文了,他甚至懷疑只要自己有這個心思馬上就會被約談。
當然,如果真的是合金,楚皓也不會傻到去發表論文為自己獲取關注度。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這種機密級別的研究成果一旦公佈誰敢肯定別人研究不出來?
你華夏能研究,人家科技走在最前沿的米國怎麼可能搞不出來。
無法非就是多走點彎路,多花點錢罷了。
但這種涉及到軍工國防的研究是萬萬不能透露的。
因為在明天,你的研究就很有可能就是朝自己射來的一顆子彈!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在涉及國防方面的保密必須要做好,這是基本原則。
但石墨烯顯然有些雞肋。
楚皓也沒指望透過它搞出什麼舉世矚目的大專案,能混個獎他就滿足了。
而楚皓的課題也在中科大之中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甚至訊息已經傳到了中科院。
位於凌波的中科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收到訊息的那一刻,立馬變派出了專家隊伍趕了過來。
中科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這是科院的一處下轄研究所。
這個研究所存在的初衷便是對一些新型材料進行研發,或者進行應用研究。
材料研究所的副所長, 華夏工程院院士薛君楊親自帶領著自己的團隊前往了廬城。
目的僅僅只是為了要見一面楚皓。
這次來到廬城的大佬地位可以說在國內科研界非常之高。
幾乎不是院士也是長江學者一級的科研巨佬。
可想而知, 楚皓所發現的石墨烯影響是多麼的巨大。
當幾位大佬在肖院長等人的陪同下來到共工研究所之時, 楚皓還在進行著石墨烯的提煉。
見楚皓正在進行實驗, 這幾位從材料研究所來的大佬也沒打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