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在東石大峽谷的時候,眾人甚至直面生死,稍有不慎差池甚至都有可能命喪於峽谷的亂箭巨石之下。
這番經歷,這等赫赫戰功,加之此戰還是劉徹登基即位以來第一次在大事之上主動做出決斷獲得這般功績,他們作為領命之人,自然應該是少不了好處。
此時公孫度,莊助,衛青等人雖然都是極力的控制自己的表情,但還是難免流露出幾分期待之色。
只是站在劉徹身邊最近的東方朔,卻是完全不同於眾人一般,滿臉的期待之意,反倒是不快不慢的悠悠從地上坐起身來,而後便是一臉澹然之色的看向了一旁的衛青,微微頷首。
東方朔的心中很是明白,此時此刻,劉徹雖是無比的欣喜,心中亦是很想封賞他們這幾個自己身邊最為親近的大功臣。
但他卻是不可能就這麼在這大殿之內,此時此刻就下命封賞,因為這等大事,他必須還得先請示太皇太后和自己的母親王太后,而後再在朝堂之上與眾臣商議,最後才能做出決斷。
沒有辦法,他這個皇帝真正能夠掌握的實權可謂是極度的可憐,任何朝政,軍國大事,甚至是一些看起來不大,但卻影響較深的事宜,他都要預先請示,否則如果自己擅自下命,很有可能便會被太皇太后和王太后不喜,被群臣指責,那是,以他在這朝堂之上單薄的權力,恐怕地位就會更加及及可危了。
所以,即便再想要嘉獎封賞他們幾人,也絕對不會是現在。
眾人心裡現在都想著會得到什麼樣的封賞,哪裡會去思考這些,便是衛青,此時都是與眾人無異,很是期待劉徹接下來的言語。
唯獨東方朔一人,早已是看透了劉徹心中所想,故而神色之中根本就沒有什麼太大的波動和變化。
退一萬步來講,即便劉徹此時就要封賞眾人,對他而言都是有驚無喜。
自穿越而來,已有近乎於一年的時間,在此之時,東方朔心中的想法早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在這京都之中的名聲和在劉徹身邊的受信任程度,以及整個朝堂的形勢而不斷在發生著變化。
最初之時,東方朔可謂是意氣風發,心想著自己不僅是喜好讀書的文學系研究僧,還融合了歷史上東方朔的一半的記憶和言談舉止,自是能夠在這大漢盛世之中大施拳腳,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抱負,最後能夠青史留名。
可後來就連東方朔自己都沒有想到,他竟然是隻用了極短的時間便是得到了劉徹的信任和欣賞,而後更是因為和親之事被竇老太后,以及竇嬰盯上,在那個時候起,他在這看似風平浪靜,其實暗波湧動的京都之內,深宮之中就已經是揹負了太多。
而後劉徹對他的賞識和信賴便是越來越重,他便是被越來越多的人盯上,直到現在,他東方朔,東方朔曼倩的名頭,在京都之內幾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就算是幾歲的頑童那都是整日喊在口上,津津樂道。
如此自然可以說是聲名顯赫,可一個人越是名氣大,那就越是離真正的危險不遠了。
從京都出行之前,東方朔便是已經從各個方面探聽到了不少的訊息和傳言,現在這京都之中,想要讓他灰飛煙滅,記恨他的人可真是不少,而在這些人之中,自然是少不了一些位高權重,真的能夠有能力讓他葬身於此的人。
正因如此,在得到李千河的訊息之後,東方朔才會毫不猶豫的連夜將這個訊息傳給劉徹,而後更是在劉徹的面前立下軍令狀,誓要攻破閩越,守住東甌的都城。
因為只有能夠拿到這樣的功績,他才能夠真正的在劉徹身邊站住腳跟。
以前無論自己在劉徹面前表現的如何幽默風趣,如何吹噓自己,建言獻策,那些其實只能稱得上是虛浮之言。
這些話語在劉徹心中再受用,都只是將他當做一個出謀劃策的近臣,僅此而已。
東方朔清楚的知道,在此之前,若是像竇老太后這等人物真的要讓他完蛋,那麼劉徹為了不和竇老太后徹底撕破臉皮,全面開戰,絕對是會捨棄掉自己,這是母庸置疑的。
可現在這一切都因為此次大戰告捷發生了變化,此後劉徹定然是會死保自己,並且他也真正有了這個能力。
這對東方朔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東方朔心裡很清楚,這一次大勝而歸,恐怕他就算再想要低調,都不太可能了。
他也想低調,可是這實力實在是不允許啊!
他也想一直就當這麼一個俸祿只夠貼補家用的常侍郎,可是恐怕不久之後就再無可能了。
有時候,你真的感覺很無奈。
你想要的時候,拼盡全力發現得到的只是預期的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