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很清楚,僅憑這一點,恐怕還不足以讓一個永遠都在邊境之地抵禦匈奴,身上早已是功績累累的董成響對自己這般恭敬的態度。
果然,在聽到東方朔之言後,董成響很快便是言道:
“昨日,我便是在署內收到了京都快馬送來的書信,其中的內容,便是如若見到先生,務必立刻將你擒住,而後向京都回稟,將先生您交到他們的手上。”
“我也沒有想到,今日便是會見到先生,並且是以這種方式。”
三人對立而站,東方朔便是笑著看向董成響笑道:
“董郡守不打算將我交到他們的手裡嗎,若是讓這些人知道你見到我卻沒有將我擒住,恐怕你也會受到極大的波及。”
想都不用想,能對董成響發出這樣的一個指令的人,也只能是遠在京都的相國竇嬰。
正所謂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更別說董成響還是邊境之郡城的郡守,這個地理的位置更是極為的特殊。
若不是竇嬰,恐怕群臣之中根本沒有人能夠有這樣的一個手腕和魄力,對董成響發出這樣的一個指令。
“先生不用再故意出言激我了,恩師前日便是遣人送來信箋,告知我若遇先生身處險境,我務必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幫到先生。”
聽到董成響的一個話,東方朔便是微微一怔。
“不知董郡守的恩師是哪位?”
“恩師李廣。”
李廣?
聽到這個名字,東方朔反倒是不怎麼意外了。
自己與李廣之間,雖然並不經常聚在一起閒聊暢談,卻是真正的忘年之交。
與李廣不多的相處之中,對於這個已經年過半百,頭髮花白的老人,東方朔也是極為的敬畏。
雖然李廣身上依然有許多的老毛病,但至少這個人的一個品行還有許多方面的品質都是值得推崇的,而且是很少在別人的身上看到的。
而李廣對東方朔,也是十分的欣賞。
他也沒有想過自己會在一個年輕人的身上,看到許多自己原本一直覺得只有上了年紀,且需要極多的經驗閱歷才能夠有的一個人生的態度。
早在之前匈奴渾邪王帶著使團來京為了和親之事時,李廣便是在東方朔的一個建議之下在大殿之上直接面斥渾邪王,表現出了極為霸氣側漏的一面。
而當時無論是劉徹還是渾邪王,還是群臣,都是沒有想到李廣這樣一個平日裡從來都不會拋頭露面的老臣竟然是會這麼高調的站出來,這麼硬氣的說話。
就在那一次之後,劉徹便是對李廣十分的欣賞。
要知道無論是在此之前還是歷史上的劉徹,對於李廣這樣的老臣,尤其是這樣桀驁不馴,而且政治理念都極為相悖的一個老臣,其實劉徹都是十分的不喜的,而歷史更是證明了這一切,對於李廣,那劉徹真的是絲毫沒有半點欣賞的意思。
而就是因為東方朔的在入殿之前對李廣的指點,才讓李廣成為劉徹的一個心腹。
所以,對於東方朔,李廣真的是發自內心的欣賞與認可。
在京都之中聽到東方朔已經是逃出京都,李廣當時真的是長舒了一口氣,因為他很清楚東方朔若是留在京都之中,將是會成為多方勢力的一個眼中的絕對的焦點。
之後,在聽到東方朔很快便是被多方勢力的多路人馬追擊之後,更是書信一封,加急送往了雲中郡,交到了董成響的手上。
你說李廣未卜先知,知道東方朔會去京都嗎?
其實李廣這麼做,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自己的這個最欣賞的學生剛好就在雲中郡當郡守。
另一方面的原因,便是東方朔之前很多次便是有意無意的提到了自己對匈奴國的一些佈置,李廣也是從中聽出了些許的端倪。
所以因為匈奴國,因為大漠,李廣本能的便是感覺東方朔是可能會前往北方,那麼就很有可能從雲中郡經過。
事實證明,若是沒有李廣的這樣一個先手佈置,恐怕東方朔和常虞此番的前行恐怕就會遇到極大的阻力,甚至在這樣一個極大的範圍尋找郭辰二人都會顯得像是天方夜譚。
“原來是李公的高徒,董兄的一個品質,實在是讓我感到欽佩啊。”
“只不過現在並非閒聊之時,還請董兄派兵助我。”
“若此後因為此事被追究,董兄儘可將一切責任推到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