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也是,既然如此,那我就勉為其難,暫代這次押送的指揮一職,路上還望林將軍多多提點。”
讓林東沒想到的是,王參將竟然毫不歉讓的將指揮權接了過去,這讓林東頓時目瞪口呆,心中卻暗自懊悔不已,早知此人如此行跡,自己就不該謙讓了,看來傳統美德用在小人身上,只會讓他們名正言順的滿足自己的慾望。
可惜自己話已經說出口,想要收回已經不可能了,林東無奈之下只能啞巴吃黃連,將這事應承了下來。
“既然事情已經決定,那就明天一早出發。”王參將當即說道。
林東回到軍中,當即傳下命令,明天一早出發北上。
和林東不同,眾將聽說這次進京可以見到皇帝,心中都高興不已,雖然他們對皇帝並不感冒,不過作為一個傳統的中國人,對皇帝總有各種好奇心,當即紛紛討論起來。
天子的長相也成了他們討論的熱門話題。
“林將軍,這次進京,你有什麼打算?”常殷見其一副心事叢叢的樣子,不由疑惑的道。
“沒事,或許是我多想了。”林東嘆息一聲說道。
這王參將既然是天雄軍將領,應該不會太差,或許是自己多心了也難說,林東心中暗道。
第二天一早,林東便帶著隊伍出發了,按照王參加的佈置,天雄軍在前面開路,林東帶領安東軍押著高迎祥走中間,後面則是大河衛劉敬業的部隊。
讓林東沒想到的是,他們剛走不到二十里,前面便傳來王參將的命令,讓所有部隊安下營寨,待明日再走。
這個命令讓林東有些目瞪口呆,如今的京城正處在一片水深火熱之中,這王參將剛走二十來裡便停下休息是怎麼回事?
他當即派人前去尋問,得到的答案是現在天氣太熱,將士們頂著烈日趕路太過辛苦。
聽了王參將的話,林東頓時無言以對,北方的百姓正被清軍蹂躪,你堂堂參將不思驅敵,卻一心避戰,這大明到底是怎麼了?
誠如林東所知,自清軍入關以來,明軍屢戰屢敗,七月初七日,清軍間道自天壽山後至昌平城下,利用火炮攻擊,毀其城樓,明兵被焚,城內的兩千降人做內應,昌平城遂克。
守城的總兵巢丕昌投降。戶部主事王桂、趙悅、判官王禹佐、胡惟宏、提督內監王希忠等皆被殺。葬於天壽山的熹宗德陵被清軍焚燬。王肇坤也死於此戰。
崇禎天子驚恐萬分,採取了固守城池,伺機出擊的作戰方針,他命令文武大臣分守都門,令兵部傳檄,徵調山東總兵劉澤清,山西總兵王忠,猛如虎,大同總兵王樸,保定總兵董用文,山永總兵祖大壽等人入援京師。
這次戰鬥的總指揮乃是兵部尚書張鳳翼,前面說過,張鳳翼此人雖然戎馬一生,卻志大才疏,這位兵部尚書從地方的督撫做到兵部尚書,卻從未親身經歷行伍和堅持抗戰,所有的軍事才能也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這個階段。
面對兇惡如狼的清軍,他除了積極避戰之外,沒有任何辦法。
直到清軍入昌平,陵寢震驚,有人在天子面前狠狠的奏了他一本之後,才自請總督各鎮援軍。
可惜在他避而不戰的指導思想,被他的屬下王業浩、盧維寧、梁廷棟等人貫徹的十分到位,遇到清軍便躲藏起來避而不戰。以至於近畿地區慘遭蹂躪。